【Sony Chan.专访】借法国岁月反思香港 以自信面对城市低潮

撰文: 陈雅菁
出版:更新:

在法国电影《恋恋法式夏季》(La Belle Saison)中,Delphine离开家乡搬到巴黎,一段段冲击思想的遭遇,令她反思自己的身份,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陈茗伦(Sony Chan)11岁随家人从香港移民法国,异乡成长的经历令她反思“香港人”的身份,现为法国电视主持及栋笃笑艺人的她笑言,自己对香港的记忆冻结在美好的1980年代,但她相信高潮低潮是一个循环,对自己有信心便会有希望。场地提供:1963木十豆寸

Sony这次回来香港很忙,除了举办了小型栋笃笑、为“法国五月”的活动当嘉宾,更为《香港01》周报与法国驻港澳总领事馆合办的电影放映会担任映后分享会讲者。但纵然再忙,她也要抽空支持河国荣的音乐会,看那异国面孔唱出她最熟悉的旋律:张国荣、梅艳芳,“还有首新歌,古巨基的《友共情》!”

1987年,她带着八十年代的精神离开了西湾河,在法国的小镇成为家道中落的新移民,但脑中的港人光环萦绕不去:像沙龙的杂志封面、各具个性的中环丽人、天生具有魅力的舞台王者,骄傲和精彩是她对当年港人的印象。“华侨很奇怪,把那个年代的事都雪藏起来,永远都不解冻,任何时候再提起,还是停留在八十年代。”社会变得太快,像智能电话的系统,不时通知要更新软件版本,而她一直按下稍后键,甚至是那个不存在的“不要再提示我”。

今次Sony访港,也特意抽时间支持好友河国荣的音乐会。(Sony Chan Facebook图片)

栋笃笑说法国、说女人,当然少不了她经历过的黄金岁月:那时候香港叫“东方之珠”,经济蓬勃令山顶的景色也分外气势磅礡,有付出便有回报的狮子山精神,中西文化交融,让这个小城充满独特的芬芳。她不打算更新这些30年前的教科书读白,也不愿意强加后古巨基时代的产物,以追上时代步伐。在现今的社会,谁都能告诉你新资讯,不需要多加一个,也许Sony Chan的存在是为了提醒,甚至鼓励我们。“外国人来亚洲旅行,都觉得香港是最有魅力的城市,但这几年好像少了点自豪,变成小人物。”近20年变化之大,令她坚守着的时间囊能满足年轻一辈对雪藏物的好奇,完场后,再昂首向前。

满怀希望:城市人的生存之道

移民法国那年,她才11岁,不知法国为何物,草草的美好幻想基于同侪的羡慕赞叹。漂泊他方,成为陌生小镇中罕有的亚洲人,每天沿着河畔走到学校,清静得与世无争。Sony曾经以为外国人很欢迎亚洲人,也不太察觉自己受到歧视,这与其天性有关,“可能曾受歧视也听不懂,被骂也不知道,我生活在自己的泡泡当中,我不太理会外间的事,到法国也不太管。”如此自我的生活方式,其实到哪里生活都一样自在,直至决心要在法国扎根和发展,粉色气泡才渐渐破灭。

法国很大,她强调自己喜欢宏观的法国,但对于只用作购物和工作的巴黎,则有所保留。问及讨厌巴黎人的原因,她换了个坐姿,淡淡的笑说:“有很多,你有时间吗?”巴黎人气燄又冷酷,甚少看到他们展露笑容,工作上还隐藏着莫大的野心,同样深不可测。在娱乐圈打滚的她,见证着这大都市的激烈竞争,升职到某个阶段以为遇上瓶颈,却发觉非白人在法国职场总会面对同样的潜规则。

Sony强调自己喜欢宏观的法国,但对于只用作购物和工作的巴黎,则有所保留。(吴钟坤摄)

巴黎人的野心植根于民族血液中,除了职场,在政治场所亦一样通用,令她不禁和香港的“勇武”作比较。Sony认为大多数香港人都政治冷感,直至1983年,中英谈判进行得沸沸扬扬之时,才开始正视政治。对比已滚动数百年的法兰西政治史,似乎有点稚嫩,分析能力亦未够成熟,面对各种议题往往先受情绪主导,而非理性地见招拆招。“我们首先会发脾气、说粗言秽语,大家不可以再停留在情绪化的层面。政治是很复杂的事,某程度上是一种肮脏的艺术,说到政治,欧洲人的手段比香港人厉害太多。”

美好的铁塔下也逃不过现实,只是因为人在异国,幻想空间尤其宽广:浓缩咖啡特别香、浪漫是法国男子的天赋、香榭丽舍大道充满优雅氛围,但她不反对幻想。她显然失望过,才学懂了看化,幻想是希望,希望是动力,面对现实仍有希望,这是城市人的生存之道,“失望过代表有新的事情值得学习,不是凡事顺境就好,不是凡事光鲜就好。”

法国女生对美学的传承令热爱“贺台庆风格”的Sony为之敬佩。(吴钟坤摄)

欣赏法国人:消费态度有原则

在法国生活了30年,家在异国,但Sony提到法国人依然可以很抽身,嘴边的是“他们”而非“我们”,有看不过眼的,有值得加许的。她爱法国人的美感和品味,屋簷下的装潢不华丽,但简单又舒适。同样地,法国女生那不经意的时尚感,如那颈上的珍珠链原来是祖传的珍宝,她们对美学的传承令热爱“贺台庆风格”的她为之敬佩。

法国近年经济欠佳,直至年初才迎来六年来最高增长率,在背后支撑着的,是当地人有原则和底线的消费态度。Sony举例,超级市场的货架上总有些品牌无人问津。法国人对市面的品牌背景都略知一二:所属集团、生产地、营运方式,他们总会花时间了解消费背后的画面,“生产过程有否保护环境?有否在第二个国家聘用童工或廉价劳工?很多欧洲人会研究相关细节,了解后便拒绝参与其中。”

消费者的每分每毫都代表其立场和取态,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农业变得蓬勃,亦可以间接打压穷人,一切都视乎意识和选择。但她身边的港人都灌着大牌子汽水,连讨论相关话题亦漠不关心。种种对比,尽管说她崇洋,她亦乐意承认。摊出历史进程,她指出欧洲在艺术、文化和时尚的发展和革新都比亚洲来得早,但港人在了解之余,别忘了守护本土文化。

谈到守护香港文化,又怎少得前阵子闹得沸沸腾腾的“我母语系广东话”事件。想知Sony如何身体力行守护本土文化?请留意《【Sony Chan.专访】对香港既熟悉又陌生 守护文化由粤语入手》

6月15日,Sony会联同女影香港主席及性别研究学者黄钰萤(Sonia Wong)为01周报x法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法式好戏放映会主持映后谈。两大女神同场大谈法式爱情观及探讨各地同志电影大不同。01会员免费报名,万勿错过!

《恋恋法式夏季》电影简介故事背景由1971年的法国农村延伸至大都市:乡村女孩Delphine为了逃避家人逼婚,搬到巴黎,邂逅致力于女权运动的Carole,为女性薪酬、生育等议题进行抗争。二人因为Delphine父亲患病,一起搬回老家,守护爱情的背后,要面对因同性恋身份而孤立无援的局面,亦更难宣扬女性主义。

上文节录自第115期《香港01》周报(2018年6月11日)《借法国岁月反思香港 港产笑匠:以自信面对城市低潮》。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