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书店.一】边度有书 改变赌城的独立书店

撰文: 赵晓彤
出版:更新:

每间独立书店,都是每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书店里的选书既反映了店主对阅读的想法,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不一样的读物——与大书店的主流读物不一样的视野与思考。一海之隔的澳门,除了赌场和大三巴牌坊,还有什么?澳门的独立书店正是你了解这个小城从过去到现在的社会、文化的一扇窗。摄影:郑子峰

店主吴子婴

开窗

独立书店“边度有书”是澳门的重要文化地标,去年10月,澳门文化局出版《澳门文创地图》,把边度有书放进他们设计给游客的旅游路线。连官方都承认,一间书店,就是一个城市的人文景点。

曾有整整13年时间,边度有书位于澳门最热闹的旅游区新马路。四个创店店长一心服务本地人,希望为澳门人带来一间艺文气息浓厚的书店,但每天也有不少游客误闯书店,可能因为好奇,可能因为走错路,可能仅仅因为想借厕所。进书店,擡头,迎面是一个放满澳门出版书籍的书架。一个爱书的游客因为路经书店入口,遂走上狭长的楼梯,来到二楼这个宁静空间,非常惊讶于澳门原来有这么多本地出版书,她曾听说澳门诗人凌钝的散文集《混沌边缘》——她终于找到了,又买了一本澳门作家访谈录,买了一些初见的澳门杂志、报刊,其中包括独立媒体《论尽》纸本。一间书店,为她打开了解澳门社会文化的一扇窗。

去年,边度有书搬到连胜街。新店舖也是一进门便看见书桌展示的澳门历史、社会、文学、文化书籍。店主吴子婴说,澳门的独立媒体“论尽”和“爱瞒”是主动找他合作寄卖刊物的,“可能他们觉得我们不会拒绝。”澳门作家寂然曾撰写〈边度有书二三事〉,谈及很多澳门作者也会看重这家书店,因为他们用心用脑的推销,想方设法让读者接触到澳门的优质出版物。

吴子婴希望店里的每一本书都能够出售、流转,唯有这样,书店才能生存下去。不像部分书店,边度有书不售卖文具、精品,它只卖书和唱片,十几年来一直开销平衡。开店前,吴子婴以为开书店这件事最后是花钱买一堆书给自己看,他以为书会卖不出去,但尽管这样,这件事也值得做。

他们用心用脑的推销,想方设法让读者接触到本澳的优质出版物,其细致与认真,相当令人感动。因此很多澳门作者也会看重这家书店。
澳门作家寂然〈边度有书二三事〉

沙士

时间回到2003年,当时吴子婴在台湾工作,他回流澳门,与三个澳门艺文界的朋友一起合资经营边度有书。当时,澳门也有几间综合型书店,却没有他们所渴望的,专售文史哲、设计、艺术、绘本类书籍的书店。他们希望澳门有一间这类型的独立书店,便自己开店。他们并没有深思熟虑到选定书店地址,只是刚巧,他们发现议事亭前地(即新马路一带)的一个二楼单位租金便宜,房东也非常好人,就租下这个单位。

那时澳门正受沙士影响,经济萧条,原本租用单位的服装店不续租了,他们便用10,000元左右的租金,租下澳门最繁华地段的楼上舖位。这间二楼书店有一扇窗,让他们十几年来一直看着新马路的变化。而这间书店,也在十几年间,成为游客忽然闯进澳门文化世界的一扇窗。

旧店的顾客比例,游客与本地人各占一半。但吴子婴说,他的服务对象一直设定为澳门人。这或许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

求书

他在台湾读大学。那时,他很想离开澳门,因为中学读得不开心,渴望有点转变。

中学时,他经常逃学,因为学校解答不了他要知道的问题。六四事件深深震撼了他,他突然发现教科书没有教的事,正在他身边发生,而这些事是他应该要知道的,他阅读很多关于政治、社会的书籍,可是学校满足不了他,澳门的书店也满足不了他。他就乘船过海到香港。

他的亲戚住在湾仔,他就在湾仔乱逛,看见书店便进去看看,于是,他来到了天地图书,还有曙光书店、青文书屋等独立书店。青文书屋里的十本书,他有九本都看不懂,“但我有一种很想知道它是什么的爆炸的欲望。”

后来到台湾升学,学习会计,却被同系一个喜欢文化艺术的师兄感染,他没有转系,却花了大量时间自学、旁听艺文知识,“那边的文化资源相对丰富很多”,而图书馆和书店,正是他大开眼界的重要基地。

毕业后,他留在台湾工作,在诚品新开设的诚品音乐馆当了两年店员,又在商品部当了两年音乐采购,这四年,他好像读了另一间大学。“那时对我来说是环境较吸引,那时开始对艺文感兴趣,台湾可以给你的,澳门无得比。”

2003年,他的朋友提议在澳门开书店,他认为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便离开诚品,从此开始台澳两边跑的生活。

澳门出版物放在全店最当眼的位置。

有书

四个创店店长,本来打算用三个月来完成这件事。人人以为开书店很难,吴子婴却说,过程是出奇地顺利,不用三个月便开店了。“澳门环境太细,一方面是极少人做这些事,其实现在也是,一方面是对我来说不太困难,老土讲句,因为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

“我觉得我更大的动力是做我想做的事,既然这个地方是我的家,我希望把我觉得好的东西放在这里,而这些东西真是有需求,产生良性循环,所以可以继续做下去。”

吴子婴喜欢阅读也喜欢开书店,可惜这两个喜好其实不是同一件事,于是,书店开业不足一年,就有一个合伙人离开;很快,又有另一个合伙人离开;几年前,最后一个合伙人也走了,边度有书只剩下吴子婴一人。他仍在二楼书店的一扇窗前,看看这几年澳门是如何变化:

2003年沙士肆虐,书店开张,同年,内地开放港澳自由行,而前一年,澳门开放博彩专营权,小城从此赌场处处,人潮汹涌:访澳旅客人次从2002年的1,153万,增至2004年的1,667万,至2017年更达3,261万。而澳门赌场的总营业额,也早在2006年开始超越美国拉斯维加斯,成为全球第一赌城。

绝大部分游客来澳门,是为了赌。赌徒要赢,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同时爱书?

绝大部分游客不是为了文化而来——吴子婴说:“大的城市性格决定了很多东西,也决定了大部分游客来澳的原因,如果我需要买书,需要文化消费,除非澳门有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从不打算针对游客做些什么,因为我的初衷与能力范围是和其他华人地区产生连结,在音乐,在书店,做到便尽量做。”

“书店是连结人和人、人和书、书和书的重要平台、节点,它可以担负起重要的文化交流合作。好的独立书店可以为这个城市提供更多元、异质的文化养分、另类观点,我希望自己的书店可以做到。”

连结

一间书店可以为一个城市带来什么?且看看边度有书最近的活动:香港书店Kubrick负责人、台湾逗点文创负责人与几个澳门文化人的对谈;新加坡先锋摇滚乐队The Observatory的纪录片,与新加坡音乐人对当地独立音乐圈的第一手观察;马来西亚实验录像艺术家区秀诒分享她的“表演性电影”系列;香港纪录片《我们总是读西西》放映;还有澳门作家的新书发布会,澳门摄影师的摄影书分享会……

一个城市的“小众”文艺产物,因为一个城市的独立书店而获得销售与分享的空间;而不同城市的“小众”文艺产物,虽然在那个城市的受众不一定很多,却因为不同城市的独立书店愿意给予展示空间,而渐渐流传得很远,接触到其他城市的文艺爱好者。这是以大众为主要顾客对象的大书店无法为城市提供的养分。

吴子婴强调书店与消费者的连结的重要性:“你的东西有多特别也好,如果无法和环境有连结,你觉得好型,无人要,件事无意义。”且看他如何把自己喜欢的书本推荐给读者:边度有书的网上社群有1,000成员,吴子婴在群组介绍日本讲谈社出版的“兴亡的世界史”系列,很快有六个读者留言要书;他介绍其他书籍也是类近反应,有时因为在网上留书的读者太多,他还得立即补货。而通过这个社群,他也联系到澳门以外的,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的读者,不时和他们谈书。“很多人以为纸本书已经玩完,他们没有仔细去看纸本的出版市场仍然很精彩,只讲华文书的市场,每年就有数以万计的出版。我们要尽量令外面的人认识到其实纸本的魅力仍然存在,它的重要性仍然存在。”

访问时,摄记被书店展示的一书柜的中港澳台摄影集深深吸引,与吴子婴不断交流摄影书心得;吴子婴又向我们介绍中国内地的独立出版,如几年出版一本的精致杂志、每页藏有一粒种子的翻译诗集。寂然的文章形容这间书店:“有时都不像是为了做生意,反而是希望读者开眼界,或者纯粹想让大家知道这样的好东西他们也有本事找回来。”

这是一间独立书店,驻足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文化价值。

驿站

而这间书店,却卷进了新马路因为游客暴增的店舖淘汰潮:老店一间接一间的倒闭,取而代之进驻历史建筑物里的,是金舖、药妆店、名牌店,当本地人因为新马路太多游客而纷纷避走,边度好书也要停业了。原来的房东把旧楼卖掉,新房东不像旧房东,会因为他们从事文艺工作而有商有量地加租。

休息了八个月,边度有书重新开张,新店落户在旧社区连胜街,吴子婴说是远离了游客区。只是澳门实在不大,书店距离大三巴才十分钟脚程。但这十分钟的差距,足以令边度有书回到一个宁静社区。不再有进店借厕所的游客了;而有心人,也不怕多走十分钟,来这里看书、谈书、买书。

边度有书

地址:澳门连胜街47号地下

facebook:边度有书.有音乐 Pin-to Livros & Musica

其他澳门书店的故事:

上文节录自第106期《香港01》周报(2018年4月9日)《改变赌城的独立书店》。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敬请留意4月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6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