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加租、漏水、迫迁 㓥房户搬家频 货车司机仗义襄助

撰文: 罗嘉凝
出版:更新:

本港有约20万人蜗居㓥房,等候上楼的路很漫长,政府支援似有还无,他们却因为单位漏水、加租、逼迁等问题频频搬家,沦为港版“游牧民族”。犹幸民间团体最近连系“义气”货车司机以“友情价”助基层搬迁,年终无休的货车司机唐瑞辉偏不是“挨义气”,只道自己亦挨过㓥房苦日子,现已上楼,就利用仅余的“落场”时间帮街坊搬屋,笑言“帮得到就帮”。

说㓥房户是现代“游牧民族”,因为他们通常一、两年就搬家一次,但这并非他们所愿。搬过家的人应该深明,每次搬家均是一项“大工程”,劳心劳力,更耗费金钱与时间。单亲妈妈杨女士最近两年,就经历了两次“大工程”。

逾20万㓥房居民蜗居斗室,政府可以忍心告诉他们,要等多超过20年觅地,但他们恶劣居住环境不一定得到改善吗?(资料图片)

遇“水劫” 两年搬两次

杨妈妈与16岁女儿、14岁儿子,现居葵涌一个面积120呎的㓥房单位,一入单位,左边是厨厕、中间是细小饭台、右边是上下格床,儿子睡上格,她与女儿睡下格。八个月前,这地方成为他们的家,“我比较喜欢以前那个(㓥房)单位,楼层高一点,比较静,现在窗口面对马路,很嘈吵。”

她口中的上一个家,是一个不足80呎的㓥房,厕所渗水渗了两个月,弄得楼下住户天花发霉,住户投诉,食环署派员跟进,业主要维修水管,他们一家要在不足一个月内急急撤离。

㓥房单位因水管经改动,㓥房户常遇“水劫”,加上单位空间极有限,一遇“水劫”,住户唯有败走。杨女士因此搬过两次,租金由3,300元升到5,000元,搬迁费当后想悭得就悭。她试过一家三口借来手推车,将家具一件一件推到新居,试过向搬运公司问价,盛惠2,500元,幸得社工帮忙,请来两位师傅只收500元“友情价”。

我认识的㓥房街坊,全都经常搬家,一是因为业主加租,一是因为不获续租,总之大家就是搬来又搬去。
单亲妈妈杨女士

组织推支援搬迁平台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服务干事姚冬梅一直帮助葵青区基层街坊,她直言,很多㓥房户每隔一、两年就要搬家,原因不外乎有加租、漏水、与业主不咬弦,而每次搬运费动辄2,000至3,000元,令基层百上加斤。

因此,中心最近推出“焕居”计划,提供搬迁支援平台、家居维修培训及绿色家具制作,计划帮跟单司机找到生意之余,司机提供最少八折,最低三折的优惠。服务自去年8月开始试行,已帮街坊搬屋六次,本月正式出台,长远想找到设计公司,帮忙街坊组装家具。

义气司机:帮得到就帮

51岁唐瑞辉是参与计划的司机之一,他每天凌晨两点半起开工送菜,至晨早10时“落场”,下午2时至5时再送菜到各食肆,年终无休,月入两万余元,但他仍在“落场”的时间帮助街坊搬屋,且不觉得是“挨义气”。

“帮得到就帮吧!”是他的口头禅。他现时一家四口居于安达邨,儿子尚在学,女儿则投身地产界,太太闲时做楼面赚千余元帮补家计,生活稳定,但他时刻记得未“上楼”前的苦日子。

六年前,他一对子女均在学,他做运输,底薪仅6,000元,日挨夜挨,一家人租住深水埗汝洲街300呎单位,月租2,500元,但单位突被揭涉僭建,一家被逼迁,幸业主有良心,安排他们入住另一位于医局街的400呎唐楼单位,但月租增至4,000余元。

唐瑞辉在上楼以前,曾住过医局街的唐楼㓥房,他闲时会回来与街坊“打牙骹”。(高仲明摄)

收三折价钱搬屋

或许因当年业主有良心,或许因他亦挨过苦,他自去年8月起帮街坊搬家。他帮过街坊“上楼”到水泉澳邨,前后分三次才搬完,又帮忙将家具送上单位,只收300大元。他帮过天台百呎㓥房户,搬到同一条街另一间㓥房,他推着手推车来回走了几趟,碰巧新居楼下有七、八级楼梯,他没有怨言,最后盛惠30元。

他记得去年11月,工厦㓥房户临时遭到逼迁,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幼儿,以及十多个红白蓝袋,搬到深水埗一个80呎㓥房,月租5,000元。他直言该单位不值此价,对方只道“没办法”,毕竟带着一个小朋友,急急搬家并不容易,最后他只收800元,相比市价要3,000余元,他打了个三折,他还是那一句──“帮得到就帮!”

明年需就适足住屋权回应联合国

“全港关注㓥房平台”召集人、明爱专上学院社会科学院高级讲师赖建国指出,“政府过去对租务市场太过‘放手’,任由市场扭曲,基层受压榨”,政府若不推行租务管制,实在难以保障基层街坊。

他认为,短期方面,政府应考虑用空置校舍、闲置土地等,大量支持营运组合屋,但政府必须在财务上作出承担,不能单靠慈善团体出钱、良心业主或机构出钱出力。中期方面,他指出,现时本港大约每20个家庭就有一个住在不适切住所,政府应早日订立住屋标准,例如参考国际的适足住屋权的七大标准。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2014年提及,关切香港在提供价格可承受的适足住屋方面投资不足,造成较高比例人口生活在没有适当服务和公用设施的非正式住所、工业建筑、笼屋或床位寓所之中,建议本港从人权角度出发做好重建工作,确保适当考虑到住屋,包括给新移民和单身申请人的临时住屋的供应情况、价位及是否适合居住。港府需于2019年向联合国回应适足住屋权问题,现正咨询团体意见。

上文节录自第106期《香港01》周报(2018年4月9日)《港版“游牧民族” 穿梭㓥房间》。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敬请留意4月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6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