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2024|“全球南方”的任务——孙德刚:寻找朋友而非寻找敌人

撰文: 凌益琛
出版:更新:

11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举办百川论坛——“第四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中国与全球大国关系”2024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以“从区域南方到全球南方:中国与金砖国家合作对全球发展的贡献”为主题,深入解析“金砖国家”在“全球南方”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合作机遇。孙德刚表示,面对西方高筑的排他性“小院高墙”,金砖国家需要跳出“零和博弈”的惯性思维,跳出“民主与威权”的话语陷阱,探讨政治现代化的多元模式。而“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普遍任务,是寻找“朋友”而非寻找“敌人”,是关注“发展赤字”而非“民主赤字”。

作为全球南方的代表,金砖国家在全球人口、领土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显著。其从金砖四国到金砖五国,再到“大金砖”,经历了一个有序扩容的过程。孙德刚指出,金砖国家的快速发展和成员增加,使其经济体量超过西方七国集团,标志著国际格局的重大转变。

孙德刚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南方国家合作的主要形态从“区域南方”到“全球南方”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大金砖”国家以金砖合作机制为抓手,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并以“大金砖合作”为平台,沟通上合组织、海合会、非盟和拉共体等南方国家组成的四个区域组织,带动100多个南方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从而实现从“区域南方”到“全球南方”的飞跃。

对于金砖国家合作的未来路径,孙德刚提供了金砖国家在全球南方发展中的五点可行性思路:

第一,金砖机制不是反西方军事联盟,而是秉持开放地区主义精神的政治—发展集团。应坚持“多边谈合作、双边谈落实”。

第二,沙特等国加入金砖合作机制,有助于金砖集团从区域机制变成全球机制,也有助于未来金砖同海合会、阿盟和非盟等其他全球南方区域组织建立更加密切的地区间合作机制。

第三,金砖扩容后,将进一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在经济、金融、科技、全球治理和地区安全等领域的发展,从“想象的共同体”到安全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立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四,金砖国家可以围绕能源、粮食安全、金融、科技、海洋、供应链、地区安全治理等方面开展南南务实合作。

第五,金砖机制要避免各种多边机制的相互竞争和相互稀释的问题,防止因“制度堆叠”而产生“制度过剩”,从而导致金砖合作机制的效率低下。

原文刊载于微信公众号“大湾区评论”,《香港01》获授权转载,并重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