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伴侣替代框架|港大法学生发起大辩论:勿以“唔钟意”告终
近期上映电影《从今以后》揭示本港同性恋人在缺乏平权保障之下的哀歌。去年9月5日,终审法院就岑子杰同性婚权案作出裁决,要求政府在两年内推出婚姻之外的“替代框架”,保障同性伴侣的核心权利及附带权利。然而政府至今未有进行任何咨询,亦未积极交代立法进程。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学生组织“Be EnGayged”,与《香港01》分享对于同性伴侣替代框架的建议,期望引发公众深入讨论,不要只以“因为我觉得核突”、“因为我唔钟意”等立场宣泄,甚或意识形态挂帅,就结束整个话题。
替代框架是香港唯一出路
旨在为香港性小众社群发声和争取权利的“Be EnGayged”团队认为,“替代框架”应当参考同样实行普通法的英国的“民事结合”(Civil Partnership),囊括近亲权、税务、住屋、遗产继承和保险五大权利(详见下图);至于英国推行的同性伴侣领养和赡养儿童的权利,在香港亦有空间可以推行,但需要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以儿童福祉为优先考量后再作决定。他们建议,可先集中完善前五项权利,未来再根据社会接受程度和资源分配,决定怎样才能最大化儿童福祉。
“最近好hit的电影《从今以后》,就是讲一对女同性伴侣其中一个过世之后,另外一个连想遵照死者遗愿帮她撒灰都做不到。”《从今以后》揭示本港同性恋人在缺乏平权保障之下的哀歌,而Be EnGayged则希望,替代框架建立后同性伴侣权益可以有大改善,起码能够有权处理自己最亲的人的身后事,杜绝电影般的悲剧再发生。
性小众法律改革遥遥无期,近年数宗性小众司法覆核案件,如同性配偶申请公屋案、同性配偶居屋案、公务员同性配偶福利案等,都体现了同性伴侣对于住屋、遗产继承等有切实的需求。此外,许多保险的受益人限定为投保人的亲属或配偶,尽管有少数公司引入“固定伴侣”的概念,可以弹性处理同性伴侣,但这只是个别做法,并非法定保障。
实践法律精神维护弱势权益
对于替代框架的种种质疑声音,包括透过司法覆核案件所争取的权益有何不足、替代框架是否等于同性婚姻合法化、替代框架会否冲击传统婚姻制度和价值、法院要求港府制定替代框架是否越权等等,Be EnGayged团队也都一一回应(见下图),并且重申他们知悉社会还有其他担忧,而他们受访的本意在于抛砖引玉,从而鼓励公众表达意见:“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原因是什么?我们希望看到我们的发声,能激起一些社会讨论。”
之所以关注性小众议题,Be EnGayged纯粹就是出于对法律的热诚。在这班法律学生眼中,法律是一个方法,可以给社会上面对不公的人士一个济助,性小众群体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观察到,社交媒体常有针对性小众群体的言语暴力,现实生活中甚至有肢体暴力、歧视等,更加自觉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作为法律学生,可以做的实在不多,因为我们还未考到牌,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懂,但我们觉得有责任提倡(保障)性小众的权益。”
“我们一切的理念都是基于‘平权原则’,就算只是性小众权益事宜,其实和全港市民都有关,因为平权意识普及之后,对于其他政策怎样减少不公义,怎样减少对其他弱势群体的压力,都是有帮助的。”谈及当下香港的“平权意识”,Be EnGayged认同近年有所进步,但意识的推广仍然偏向于自发,是“Individual Base(以个人为基础)”,而在北欧等地区则是“Government Initiative(政府主导)”,或者是“Institution Initiative(机构主导)”,相较而言更有系统性和组织性,也能够更加广泛地推广平权意识。
意识形态挂帅难以深入讨论
虽然是学生组织,但Be EnGayged没有将自己的视野限定于校园内,而是致力于面向全港进行倡议。例如,他们每年会举办与LGBTQ相关的全港法学生模拟诉讼竞赛,邀请业界知名的律师行担任裁判;同时,他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自己的传播策略,撰写网志、期刊和社交媒体帖子等不同媒介形式的内容,其中包含专业的判词分析,也有通俗易懂的个人分享。如分享近年内地耽美主题电视剧《陈情令》,探讨校园新建无性别厕所的利弊,介绍国际上LGBTQ相关的新闻等。
种种活动下来,Be EnGayged成员总有相似的感觉,即在讨论性小众权利的议题时,听不到反对意见究竟是在反对什么:“我听不到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我只能听到他们的立场。好多时候问他为什么反对,他们就说一些好粗鄙的话。”
此外,Be EnGayged观察到,现在的政治氛围偏向保守,“例如说Gay Games(香港同乐运动会)去年举行的时候受到好大的反响,明明只是一个运动会,只是倡议平等共融,其实比我们现在倡议的少好多,平等而已,大家都是人,(不料被)搞得满城风雨,又要(办)记者会啦。”Be EnGayged慨叹,关乎基本权利的讨论,往往并非关注于这些权利好坏、应否保障,而是以意识形态挂帅,或者“Eye Catching(博眼球)”的标题挂帅。
我们不能为了一些人还未知的担心,现在就去切断性小众群体所需要的保障。
乐见公众参与致力求同存异
Be EnGayged希望,讨论可以回归到权利本身,他们也乐见一些实质的反对声音。例如担忧同性伴侣领养小朋友会不利于儿童福祉,那就可以讨论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如果只是说“因为我觉得核突”、“因为我唔钟意”就结束整个话题,讨论便无法更深入。
“我们需要一些理性的讨论,就算是反对的市民,我们希望看完这篇报道之后,可以在comment(评论区)底下,讲他们为什么反对,大家可以互相了解;而不是流于一些意识形态,或者一些人身攻击的话,这样其实去到最后,大家都不会了解大家在想些什么。”
去年9月5日,终审法院就岑子杰争取同性婚姻的司法覆核案作出最终裁决,指香港拒绝承诺海外缔结的同性婚姻没有违反《基本法》和《人权法》,但特区政府没有履行积极义务为同性伴侣提供替代框架,责违反了《香港人权法案条例》第14条的私生活权利,随后宣布命令自裁决日起暂缓两年生效。Be EnGayged指出,大部分媒体和公众聚焦于同性婚姻是否合法化,但他们希望市民关注其它议题,例如上述提出的住屋、遗产继承等实实在在的权益:“同性伴侣权益有很多议题,不要只说一句‘我反对他们结婚’,之后就sorry,就不再谈论了。我们希望逐个细节都可以去思考,求同存异,看看我们能够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