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离世|为李小龙刘家良编剧经典 哪部自创武侠小说拍成电影?
武侠小说《六指琴魔》改拍成电影
倪匡(1935-2022),原名倪聪,知名作家、编剧,“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写作题材广泛,除了最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系列,亦有创作灵异、武侠与侦探小说。著名作品包括“卫斯理系列”、“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六指琴魔》等。
据收藏家吴贵龙所言,其中武侠小说《六指琴魔》1965年由仙鹤港联影业公司拍成电影,分为三集。导演陈烈品,陈宝珠、李居安、石坚、谭倩红、薛家燕等主演。
故事讲述六指琴魔毒杀韩信之子,嫁祸于镖头吕腾空,再用诡计聚集峨嵋、点苍、华山等多派人物,以八弦古琴奏出天龙八音迷乱他们的心性,令他们自相残杀。众人又争相捉拿吕腾空之子吕麟,企图把他带到仙人峰换取武林奇宝,引发连场恶斗。东方白、谭月华、鬼奴等人虽然联手,仍不敌六指琴魔的琴音。最后吕麟以火羽箭歼灭琴魔,为双亲报仇,江湖回复平静。
李小龙《唐山大兄》、《精武门》出自倪匡手笔
提起李小龙电影,大家一定马上想起“我少读书,你唔好呃我”、“中国人唔系东亚病夫”等等经典对白。根据收藏家吴贵龙描述,其实《唐山大兄》、《精武门》经典都是出自倪匡之手。
1960年代末,香港武侠片兴起,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1971年,李小龙从美国返回香港发展后替嘉禾公司拍制《唐山大兄》及《精武门》。
李小龙坚持要找到香港最好的编剧为精武门编度,最后他找上倪匡,但倪匡有邵氏合约在身,倪匡最后应允编剧“唐山大兄”及“精武门”一职,但强调电影介绍不能挂上编剧倪匡的名字,名义上由导演罗维兼任。
1971年11月6日倪匡与金庸出席嘉禾为李小龙电影“唐山大兄”设的庆功宴,地点是今尖沙咀星光行5/F“翠园”。
结果,精武门票房收入443万,再次刷新了香港电影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荣获1972年第十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剪辑奖及最佳技艺特别奖。亦赢了同期于香港上映的“教父”电影票房。
纵使倪匡之名不见于电影介绍中,但《唐山大兄》、《精武门》成为不朽经典,倪匡实在功不可没。
成为刘家良御用编剧 开创洪拳电影热潮
李小龙1973年离世后,香港武打电影陷入低潮。在1975年,刘家良返港执导《神打》,不单开启谐趣功夫片的先河,更掀起香港洪拳风潮。这套《神打》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倪匡成为刘家良电影的御用编剧。
邵氏催刘家良开戏,倪匡便着手撰写《神打》编本。倪匡却只花了两天便写好。在《左文右武中师父》彭志铭跟倪匡的对谈中,倪匡便说:“他(刘家良)说给我一星期时间,其实我一晚便可写好的了!不过我慢慢写,两日才交货!”又说:“通常一星期左右,最多两星期!”
为何《神打》剧本能这么快完工,倪匡在对谈中透露了他跟刘家良合作的独特方式。“刘家良从头到尾,说一遍给我听,我只是当小说咁,照写一次而已。”他更说:“刘家良讲故事很动听,很细腻的,他是个说故事能手!⋯⋯他讲人物和情节,我写人物性格和理顺过程!”
自那时起,倪匡总共编写超过四百部电影剧本,除了因为他创作力惊人之外,也因为他一向“货物出门恕不退换”。在《左文右武中师父》中,倪匡提及自己:“我写剧本,是不写‘故事大纲’的,一交便是完整的剧本”又说:“我事先声明的,是不改剧本,交了剧本之后,他们怎样改动,照不照我写的剧本去拍,都是他们的事,我从不理会,也不反对!最重要,是他们事先付清剧本费,我才开笔。”
虽然他被称为“刘家良御用编剧”,但原来他却不爱电影:“我不喜欢电影的呀!对电影一点兴趣也没有,曾有人找我做导演,我都不懂,便不做呀!我专职是写小说,不会讲故仔,包括用影像表达,我只懂用文字去表达。”
无论如何,倪匡创作电影剧本无数,对香港电影影响深远。及至2012年4月,倪匡获得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倪匡获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颁发编剧会银禧荣誉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