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铭新书多角度看刘家良功夫电影 比较刘与成龙洪金宝拍摄手法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著名功夫电影导演、洪拳宗师刘家良(1934-2013)师傅已离开我们快将十年,然而多年来学界都没有一本专书,研究他的电影对功夫武艺的贡献。有见及此,香港文化研究学者彭志铭联同郑政恒合著新书《左文右武中师父 :刘家良功夫电影研究》,开荜路蓝缕之功,以文化研究多面向角度,探讨刘家良功夫电影及其贡献。

刘家良师傅(1934年7月28日—2013年6月25日)祖籍广东新会,童年在广州成长。他自九岁开始便追随刘湛学武,刘湛乃黄飞鸿弟子林世荣的嫡传弟子,家学渊源甚深。(资料图片)

彭志铭向【武备志】表示,他是刘家良半个徒弟,是刘家班成员。彭志铭自幼学习洪拳,他在七十年代曾在邵氏片场担任刘家良数部电影场记,二人关系亲密,眼见刘家良离世后,至今未有一本著作能以刘师傅为专题来研究他的功夫电影,这与师傅对业界所作贡献不成正比,因此多年来已立志出研究专书,今年终如愿出版这本研究。

新书以《左文右武中师父 :刘家良功夫电影研究》为名,彭志铭表示这本著作既谈电影,亦论功夫,而研究功夫不一定是指打,亦可以包括功夫文化,因此以“左文右武”为开首命名。

彭志铭、郑政恒《左文右武中师父 :刘家良功夫电影研究》

“我们常说武术,北方人以前一直叫‘武艺’,南方人却叫‘功夫’,在孙中山年代才开始叫‘国术’,功夫武艺其实包含很多传统文化,例如中国人俾礼,是左掌右拳,为何不是倒转?这便与中国传统武艺文化有关,我在这本书中会探讨不少文化课题。”

刘家良早于担任张彻导演武术指导时,便已参与了《洪拳小子》、《洪拳与咏春》等有关洪拳的电影作品;及后出任导演时,更拍了多套脍炙人口的洪拳电影,对洪拳在香港传播影响极大,让七十年代初洪拳成为香港武林主流,多人学习洪拳,对电影和武林发展贡献良多。

香港文化研究学者彭志铭(图)联同郑政恒合著新书《左文右武中师父 :刘家良功夫电影研究》(资料图片)。

彭志铭表示这次他会从文化研究角度的方法论入手,不会只是单一讲电影或功夫武艺,而是以多角度涵盖电影背后蕴藏的文化信息:刘家良电影曾出现武馆舞狮,又曾出现广州抢花炮风俗,这些电影如何反映岭南民俗学?例如《御猫三戏锦毛鼠》这作品,文本便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学《七侠五义》,刘家良电影与文学关系又如何?为了更立体了解刘家良功夫电影特点,彭志铭特别用了一些篇幅,将刘师傅的拍摄技巧,与成龙、洪金宝及袁和平几位在京戏班出身的武指作品,在拍摄手法上加以比较。

【延伸阅读:【疯猴】刘家良功夫片代表作 以猴拳力证北派武术非花架子

最难得的,是彭志铭为了这次研究,两次拜访与刘家良合作无间的电影编剧倪匡,由这位参与刘师傅八成电影编剧工作的文化巨匠,谈谈与刘家良合作的点滴。

“除了电影内容的研究外,书中也渗到一些关于拍戏的策略,刘家良电影如何去做市场推广?希望让读者更立体认识香港电影。”

他表示,希望自己与郑政恒的研究成果,能让更多人认识刘家良电影当中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