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本古代习俗竟是骑射比武 甚至互丢石头以驱邪避邪
今天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祝大家端午节愉快!
提到端午节,大家马上会想到吃粽子、竞龙舟。原来近隣的日本,人们在端午节有更多习俗和节日活动。古代日本人会于端午节比斗骑射,甚至“大打出手”。
▍端午在古代是个“凶日”?
古人会选端午比武斗武,首先要了解古人是怎样看端午节,端午节现在是吃喝玩乐的喜庆节日,但在古代是个“凶日”。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在古语有初始之意,称“端五”即“初五”。古人相信五月是毒月,五月五日是恶日,诸事不顺。因为农历五月,接近夏至,中午时太阳在最高位置,几近天中,阳光最猛最热。南方气候潮湿多菌,蚊虫滋生,疫病流行,古人因此亦谓五月“五毒俱出”,所以古人以吃粽子、赛龙舟、饮黄酒等习俗,以此避疫袪毒。
由于五月是毒月,因此古人以各种方法来强身去毒,做运动便是其中方法之一,也衍生了五月竞武尚武的风气。“午”为十二地支的第七位,对照十二生肖即与“马”相对,所以端午节亦有很多与“马”有关的活动,端午骑射“射柳”便是当中之一。
延伸阅读︰
【端午节】韩国传统习俗:斗大力比摔跤 选秀选手完美身材如韩星
▍神社办赛马流镝马活动
端午节流传至日本,当中骑射庆节活动虽然未知具体与中国文化有何关系,但端午尚武应是由中国文化传过去。飞鸟时代(538-710)的端午骑射由宫廷独自举办,到了奈良时代(710-794),端午节又称“骑射节”,骑射已成为宫廷和贵族门都要举办的大规模节俗活动。当时的武士并不讲究剑术,武艺以箭术分高下,骑马射箭视为端午节重点活动。
到镰仓时代(1185-1333),端午用来袪邪的“菖蒲”在日语与“尚武”同音,让驱邪毒之物被赋与“尚武”之意,加上幕府为武人政权,更提倡尚武气节,武士阶层在继承前代骑射比武练兵之外,过程中更重视接近于实战要求的骑乘擒拿技巧,在相互追逐中看谁先把对手拉下马,比赛较前代更有武斗色彩。时至当代,在端午节前后,日本各地不少神社都会有赛马和流镝马活动。
由于端午尚武和尚运动,所以古时端午节庆,不少庙会活动都会举行摔跤比武活动(当然历朝多禁武,大家不要把比武的层次想得太复杂),亦因为这个文化传统,不少武侠小说便有了端午节比武的情节。例如《倚天屠龙记》中少林派举办的“屠狮英雄会”便于端阳节召开,《蜀山剑侠传》中西川八魔亦在端午节约赵心源青螺峪决斗。
▍端午节大打出手的“石合战”
而民间在尚武精神影响下,更流行打“石合战”。“石合战”又名为“飞磔”、“印阵打”等,即是人们分成两边阵营,以手或投石器投掷石头互相攻击的节庆活动。
在《日本三代实录》中,记载了元庆五年(881年)在京都城中进行了一场以儿童为主的“石合战”。而在镰仓时代早期的《源平盛衰记》中,也有关于“石合战”的描述。《扶桑见闻私记》记载镰仓建久五年(1196年)日本端午节斗石的情况、《江源武鉴》中记录天文七年(1538年)五月五日蒲生郡和野州郡举办石合战,孩童投石作战,成年者甚至用刀作武器。
打“石合战”本来是对天地阴阳之气激烈变化的模拟展现,被视为适合在端午节这阴阳激烈变化的时节举行,也有“以血驱邪避邪”的意义。打石战在日本古代同时也是四至五月举行的“成男戒”的其中一项需要通过的勇气考验。在尚武的氛围之下,镰仓时代的端午打石战更着重“战斗”的精神甚于逐疫祛病的初衷。
由于“石合战”具有相当危险性,往往造成伤亡事故,所以这种习俗不时被从政者下令禁止。例如镰仓幕府的第三代执权北条泰时便曾下令禁止,不过后来京都民众把宽喜年间的大饥荒归咎于“石合战的禁止”,于是镰仓幕府又放宽了相关禁令。及至江户时代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的宽永年间,“石合战”才正式被禁止。从那时起,它就只限于为儿童举办的小型活动和游戏,以及在节日的仪式期间举行的活动。
除了“石合战”外,日本古代男孩子还有其他“大打出手”的端午节活动。他们会玩“菖蒲打”游戏,即是用菖蒲枝击打地面,以大声者为胜、先击断者为输的一种游戏。又或是进行“菖蒲合战”,他们以菖蒲刀或菖蒲太刀互相击打作为模拟格斗游戏。
意想不到,原来日本端午节竟然会如此“勇武”呢。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节”吗?点击图片观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