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编周记|十年前在香港想要讨论MMA赛事 首先你要不怕激气呕血
“MMA吖嘛,甄子丹电影打𠮶啲吖嘛,𠮶啲咪系K-1啰。K-1咪就系MMA,你都唔识嘅!”...... 以上让人想呕血的对话完全属实,并曾发生在编辑X身上。当时是2010年,当MMA综合格斗在香港仍是超冷门话题,大家还以为UFC是指Underground Fighting Championship (地下格斗冠军赛)或是某连锁快餐店的时候...
随着UFC和PRIDE的流行,MMA综合格斗在进入2000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为日本及美国当地人所认识,但在资讯不太发达的情况下,除了欧锦棠出版的《新格斗》武术杂志外,香港当时并没有太多与MMA相关的资讯。
去到2005年,因为甄子丹在《杀破狼》电影中用上了不少的MMA招式而让综合格斗和巴西柔术在香港多了一点人认识。同一时间,因为UFC的真人Show《The Ultimate Fighter》在北美牵起风潮,让更多的MMA和BJJ资讯在北美网站上出现。
但在那个时候,不论YouTube还是Facebook都还未流行,网速还只是在56kbs到128kbs的慢网速年代,一般人对MMA的认识大多是来自日本漫画、网上零散的低清视频、少数的讨论区或是一些难以到手的影带或是影碟。英文好一点的网友就会在外国讨论区发掘多一些资料然后分享到中文讨论区,不过普遍来说,当时与MMA或BJJ相关的中文资料还是非常地少。
编辑X正是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游走不同讨论区,去寻找MMA的同好,但过程经常导致血压飙升,和有想呕血的感觉。
让人血压飙升的讨论区
当时很少所谓的MMA/BJJ专属讨论区,不论是外国或是香港,很多时候MMA都会与其他武术或是运动的讨论区放置于同一个网站甚至同一个主区,导致讨论经常会出现“累人讨论”甚至骂战的情况。虽然当中还是会有不少良性讨论,但总会有真傻或假装无知的人闯进讨论区,加上有些人当时还怀着类似“以XX破泰拳”等的奇怪模式出发,要有效地讨论并非易事。
理所当然,当时也流行“MMA只是烂仔交”或是“MMA不实战,插眼就没戏唱”两个颇为极端的论调。前者一般会因为本身不明白MMA技术而很快就放弃讨论,后者一般在被问及他在“实战中成功插爆过多少的眼,之后有没有坐监”之后就保持沉默。
结果,留下来继续认真讨论的来来去去就那几个人。当然,那时候也有不少的CD-ROM,就是只读但不留言(Read Only)的网友。
一知半解的时代
到2010年,香港出现首个本地综合格斗赛事,编辑X有幸参与当中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在街上进行宣传活动,过程可谓大开眼界。
当时甄子丹另一出以MMA为动作设计的《导火线》也已经上画一段时间,各大媒体也开始多了一点有关的综合格斗报道,不过要在街上派发传单时碰到确实知道MMA是什么的人也并非易事。
在2010年一次传单派发中就曾遇到一位在附近工作的装修师傅,装修师傅看了传单妹妹手上的传单一眼就说了一句,“喔,K-1比赛!”,当时在旁的编辑X就怕出误会,于是回复说“这不是K-1,是MMA综合格斗呢”,结果装修师傅就连珠爆发:
MMA吖嘛,甄子丹电影打𠮶啲吖嘛,𠮶啲咪系K-1啰。K-1咪就系MMA,你都唔识嘅!
因为当时装修师傅是边说边移动,结果编辑X还未能成功说完“K-1主要是立技赛事,K-1的MMA比赛是叫Romanex和Hero's,我们这个比赛是⋯⋯”,装修师傅已经远去,不能像讨论区那样留言更正,完全是“顶住度气,冇仇报”。
至于装修师傅当时为何会说K-1就是MMA,理由其实也大约能猜测到。并非因为他是K-1 Hero's的拳迷,而是因为当时香港漫画《古惑仔》正在描写角色们在参与K-1 Max赛事,但打的实际上是MMA赛事。
K-1 Max本身只是踢拳击赛事:
另外,也试过向同一层大厦工作,年纪大一点的阿姨说明自己的工作是策划综合格斗比赛,她的反应是:
不危险吗?被中国气功打中的话会内伤吐血吧?
阿姨,就算你不懂中国气功,我也已经想吐血了...
被滥用的MMA一词
从2010年走到2020年,随着上网速度更快和资讯更发达,加上近年香港也有一些与MMA题材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出现,MMA综合格斗一词在香港已经没有十年前那样陌生,甚至成为了常见的错用词语。
现在网上的MMA比赛影片和教学都非常齐全,“MMA没技术”或是“MMA是烂仔交”等说法已经比较少出现。但反过来,现时任何时候看到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就会被标签为MMA,或是看到什么街头打架就称为“街头大打MMA”等。
虽然多了一点人谈论MMA是好事,但每次看到MMA一词被滥用,难免又再次涌出当年那种想呕血的感觉。
【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武编周记】“武德”非传统武术专利 也不是回避搏击运动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