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电影《暹罗诀:九神战甲》登台 动画呈现古泰拳备受好评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电影海报。(奇摩电影)

2018年最爆红泰国动画电影《暹罗诀:九神战甲》(The Legend of Muay Thai: 9 Satra)将会于九月七日于台湾上映。这套泰国电影在年头于泰国公映首周,已拿下900多万港元票房,IMDB评分8.4,并登上泰国电影票房冠军。《暹罗诀》卖点除了以泰国和荷里活顶类动画创作团队200余人,耗时4年制作外,还邀请了荷里活配乐大师Ryan Shore为电影谱曲。而电影更大卖点,是以忠实呈现古泰拳拳法,配合科幻战甲元素展开历险故事,这次《武备志》便为大家介绍动画中情节与古泰拳关系。(不含剧透)

《暹罗诀》是讲述一个少年醒觉,复仇打波士的奇幻故事。传说,拉玛帖王国将会出现一位拥有神器“九神战甲”的泰拳少年,拯救苦难中的王国。为了杜绝后患,拉玛帖王国遭夜叉族入侵而一夜被灭。少年奥特自少与养父生活,又不正经学习泰拳。一天,养父告诉他为拉玛帖王国后裔身世,因而成长为泰拳战士的奥特在养父和师傅的保护下带著九神战甲逃脱,打算送去给王国王子,以图复国。一路上奥特结识了女海盗小兰、神秘夜叉族成员以及猴王,和他们踏上征战之路。

从手带长短体现泰拳流派

将科幻元素结合古泰拳是这套电影最大卖点。古泰拳其实是一个笼统称呼,大约泛指古代泰国不同地区的泰拳,其服饰配备、打法和擂擡规则等与现代搏击运动泰拳均有明显不同。在十四世纪大城皇朝时代,泰国拳斗之风已极盛行,最先是“徒手”拳斗,后来才逐渐改用马皮条里拳。据说马皮条只用于宫廷比试,民间则多采“缠麻”式。

泰拳称为“八臂拳术”,古今除了均会用到拳脚肘膝外,古泰拳年代拳师所用招式可说全无禁忌,不论投摔、反关节、撞头、撩阴插眼等均可使用;另一点与现代运动搏击最大特异处,是古泰拳的用招更有明显的兵器考虑,或配合兵器使用。

回到电影中,我们见到主角奥特为双手缠条状棉布,这在古泰拳中便有如现在手套般,可保护手部更尽情挥拳发力,据说有些手条会浸上石屑使表面更粗糙,从而加大杀伤力。而在古代泰拳不同流派中,不同流派会有不同手带长度,这亦是考虑到出招用力的特点,详细可看《武备志》有关东部古泰拳的介绍!

动画呈现古泰拳练功方法

另外,在预告片中见到奥特在训练时要挑水登山,在水中打水花,都是古泰拳的训练方法。例如古泰拳的打水功,目的在打中水花时,不让拳手因水花溅起而容易合上双眼,错过逃避攻击机会;又如挑水训练会要求拳手挑起两个约一米多高的水筒,以肩担或用臂挟于肋下腰间的方式,徒步长跑或登山,以此增加臂力,更可使腰肋劲力异常,加大拳腿威力。片段中打椰子的训练法,应为古时打柠檬的变种,其法是将大约10只柠檬用线吊在悬空竹竿上,每只隔10-13公分,高与练习者面齐。然后用拳、肘、臂等闪避回荡的柠檬,力争不被击中面部。

而在电影中出现的拳法,如“蛟龙闹海”、“隐士投湖”、“鳄鱼摆尾”等,都是古泰拳流行的招式。据说古时泰拳地方流派众多,而大约在“老虎王”(Phra Chao Suea/1662-1708) Sanphet VIII时代,将各地流行不同的泰拳招式加以整理,选取了当中部分为现存泰拳基本体系,而这些招式后人加以改良,又按攻防技法分为“母招”(mae mai/primary technique)和“子招”(luk mai/secondary technique)。

在FB 用户Peerachasith Ton Thaiyuth曾分享一段1938年的泰拳比赛片段,当中仍留有部分古制。例如步法明显异于现在运动泰拳(应该是地方流派步法),回合计时也用很土法,将一个有孔的半圆容器放入水盘中,容器完全没水为一局,据说这是古时以半个椰子壳开孔,放入水盘计时的变种。

早于六月时,《暹罗诀》首部国语配音版已于中国上映,虽然香港仍未有公映机会,但相信随著台湾公映后,香港影迷可以稍后透过邮购影碟观赏这部电影。

参考书目陈国荣:《泰国拳》

电影编剧和配乐师的制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