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体】几种沿用至今的武术训练道具
武术训练除了传统的套路和对打训练外,亦会辅以各种不同工具针对培训不同技术或肌肉。古代社会,由于资源及科技水平所限,就算使用器械也较为简单,但这些训练对练习者有很大益处,当中一些古老手法依然沿用至今。
这次笔者搜集了几项历史悠久的武术训练及训练道具,简介给各位。
负重训练、改变杠杆原理
透过不同负重的道具、不同长度兵器所产生杠杆原理,增加发力难度,训练肌肉力量。
(i)铁环
《功夫传奇》中刘家勇师傅示范铁线拳铁环是洪拳中用来训练铁线拳的工具,铁线拳讲究刚柔并重,很多人受影视作品影响,误以为现实中打铁线拳必定要配以铁环。其实铁环除了用作武器和前臂的防护外,亦是用来训练洪拳中的桥手,即用手的前臂部份作攻防手法的总称,其训练原理与我们现今的负重训练相似,现代人透过手或腿绑沙袋已增加四肢负重能力,铁环用于桥手即用来训练前臂的臂力。在洪拳中,基本功不练好,不会要求学员带铁环来训练。
(ii)石锁石锁相传起源于唐代军营,与石担(类似杠铃)并用于军队训练,可以视为古代的负重哑铃,用来训练肌力,及后流传于民间,演变成一种竞技项目。古代的石锁多以石头为材料,不过因为石头的密度大,体积小,而且掉在地上容易耗损,所以后来有人以实木制成石锁,现代亦有人以花岗岩、青石等制成石锁,重量可逾百斤(约60公斤)。时至今日,已为金属铔铃所代替。
(iii)丈二、铁木
丈二教学
古人以不同长度和密度的木材,来训练手腕、腰马或深层肌肉。例如中国传统兵器丈二,长约四米(甚至有四米多的丈八),有说是海战时用于在敌我两方船舰接近时舰对攻的兵器。由于丈二长度太长,现实不便应用,很多时只作为不同流派的练习兵器。因为丈二长四米的设计,对腰加和手力有较高要求,故成为习棍者判断其发力是否恰当的工具。在菲律宾魔杖中,资深的武者会以菲律宾铁木(Kamagong Stick)等较高密度,较重的木材制作短棍,一来是身份象征,最重要是这类重棍有助训练腕力,提升发力技巧。(1)
Kamagong木棍挥打示范
协调与灵活度
(i)太极盘球太极拳流派众多,其拳路以柔济刚,因此也有不少训练身体灵活度和协调的小道具。例如古人会以一个直径约8寸,大约15斤的盘球来训练不同用劲技巧和靠桩。
太极盘球
值得一提是民国年代,武学大师褚民谊发明太极推手器械:太极棍和太极球,让用家自如练习太极拳棚、挤、按、采、捌、肘、靠八法,虽然有关器械并未有普及,但在武术史上是一门创新。
1934年诸民谊太极器械训练
题外话,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山西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白榕说根据太极力学要求,发明了“太极柔力球”,至今形成一门十分流行于长者的球类运动。柔力球可以单独亦可以对打。日常个人练习,以运力让柔力球黐著球拍运走而不跌出拍外。作为长者运动确是不错。
太极柔力球教学
余话
文章去到最后,让笔者想起荷里活电影《洛奇4》中,代表美国的史泰龙和代表苏联的龙格尔,在决战前席的训练画面,前者史泰龙在严寒天气运用较原始工具训练,例如锯木、厚雪中跑步、推木头车来锻炼;龙格尔则在健身房,在一群科学家监控下作不同阻力和带氧的器械训练。
电影《洛奇4》,两大对战主角的训练情景
其实,大家只要明白自己的所需,作针对性的训练便可。广东话说“平有平玩,贵有贵玩”,大家可以公园跑步在家举哑铃,也可以上健身房上武馆找专人训练。笔者要提醒各位的是,不同运动有不同的针对需求,调整他们的FITT (F=Frequency/频率、I=Intensity/强度、T=Type/性质、T=Time/时间),同时亦应涵盖一定肌力、肌耐力、柔软度、心肺功能、整体协调和体脂比几个维度训练,不应独沽一味,才能保持运动品质,让身心健康良方。
(1) http://www.smokingsticks.net/hardwood-stic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