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姜容樵:近代武术著作的先驱

撰文: 李嘉誉
出版:更新:

姜容樵(1891—1974),字光武,出生于河北沧州。曾祖父姜廷举乃秘宗拳师,故姜容樵在读私垫期间,便已经随族中长辈研习秘宗武艺,包括各式拳械套路以及擒拿技法等。

1909年,18岁的姜容樵拜“闪电手”张占魁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法。之后他又师从沧州人李霖春学得太师鞭法(传统铁鞭法之一,相传为商纣时期的闻太师所创)、清萍剑,又在“剑圣”李景林处习得了武当剑法,其好友汤士林亦曾教他太极拳法。可以说姜容樵在年轻之时,就已经集各家之成、打下扎实基础。

1920,姜容樵开始在津浦铁路局授武,其后又在江苏省第十中学任教。1928年,在李景林及政商名流徐静仁等人的资助下,姜容樵于上海创办了尚武进德会。与此同时,他亦著手编撰了不同的武术丛书,包括专门介绍国术界名人事迹的《当代武侠奇人传》。

及至30年代,姜容樵先后与太极拳家徐致一、形意拳家贾蕴高、气功师马礼堂等人合作,发起筹组“健康试验社”、“技击试验社”等民间组织,致力推动传统武术的普及教育。这些努力让姜容樵在武术界中崭露头角,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1932年,他获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此后一直任职达十二年之久。在这段期间,他受馆长张之江所托,代表中央国术馆巡视地方国术馆,并定期举办各类武术赛事、殷选武术人才等。他又先后走访河南陈家沟、嵩山少林寺、湖北武当山等“武术圣地”,搜集大量史料、详细阐明各个流派的拳技及发展历史,并将之收录在其主编的《国术丛刊》。

姜容樵所著的《八卦掌》,乃上世纪非常著名的武术普及书籍,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Js0t9Q

抗日战争爆发后,姜容樵辞任国术馆的职务,前往省立安徽学院担任文学、历史讲师三年,之后便定居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不过由于罹患眼疾,当时的姜容樵已不能直接授艺,只能藉著编纂各类武术教材,继续将传统武术传予后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国家政策乃是希望将武术普及化,使全民都能够参与体育运动,擅长撰写国术专著的姜容樵便正好发挥所长。1953年11月,姜容樵被聘为第一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的副总裁判长,并多次在各类武术比赛上表演形意、八卦、秘宗、太师鞭等艺。

及至60年代,国家的政策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传统文化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姜容樵依然逆流而上,撰写了《八卦掌》一书,并在1963年交由人民出版社发行。结果此书旋即引起全国热潮,至今已经被再版发行近百万册。除此之外,姜容樵又以口传的方式,私下训练出不少武术人材。例如曾在1980年出访日本的著名武术家沙国政,便是姜容樵门下弟子之一:

【武备志】介绍过的《写真秘宗拳》,乃姜容樵近年被再版最多的著作之一,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HweyBf

(姜容樵的徒弟沙国政,曾与武术家何福生东渡日本,示范太极对练。他们两人亦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去到日本公开演武的中国武术家)

1974年,姜容樵与世长辞,终年83岁,但他的传奇并没有就此落幕。盖因在往后数十年间,很多姜容樵年轻时的著作,如《写真秘宗拳》、《太极拳讲义》、《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等,都被不断重新再版。可以说,倘若没有姜容樵的坚持与努力,不少传统武术体系(尤其北方拳种)都可能会失传,或变得含混不清。而姜容樵这种实事求是、海纳百川的精神,亦绝对值得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