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大专生盼帮助更多同路人 用两年时间由食物营养转读社工系
据教育局统计资料,自闭症大专生数目在过去三年间增加了3至4成。一名自闭症大三生从学业到校园生活等各方面均遇到不少困难,包括不擅长与同学交流、不懂得如何在小组报告与组员分工,以及易因外来刺激而情绪波动等。尽管如此,本身修读食物营养系的她仍然坚持转读社工系,希望未来帮助更多同样患有自闭症的学生,相信此疾病无阻自己通向成为社工之路。
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早前获平等机会委员会资助,与香港耀能协会于2021至22年进行“自闭症大专生的经历和需要”调查,透过访谈访问了30名来自不同院校的自闭症大专生,发现他们普遍遇到学习、社交、情绪和适应等方面的困难,也经常被冠上负面标签,而大专院校和社区的支援却不足,并邀请一名自闭症大专生分享自身经历。
回避小组报告分工问题 情绪容易受到影响
余同学是一名自闭症大三学生,她指出社交是她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包括在进行小组报告时不懂得与组员分工,以至处理与组员的执争和分歧,导致她回避小组作业分工问题,向老师提出单独完成小组功课。她又称,与同学交流时难以理解他们的弦外之音,无法融入社交圈子。
她续称,自己情绪很容易受外来刺激影响,做错事时会感到十分内疚,但又未必即时表达到当刻的情绪,试过因上课期间课室音突然爆出尖锐声音而“喊左成堂”。另外,由于授课老师不理解自闭症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因她的情况作出相关考试安排,最终花了很长时间才平息事件。
由食物营养转读社工系 相信自闭症无阻自己成为社工
余同学又提到,虽然她在大专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幸好有驻校社工协助,每次出现情绪问题时也能得到安慰,协助她向老师反应,并启发她由食物营养系转读社工系,希望日后能帮助更多同样患有自闭症的学生。她又指,身边很多同学都断定她不能转读社工系,但自己坚信自闭症不会阻碍她成为社工,最终成功用两年时间说服学校容许她转系。
面对学业、社交和情绪等问题 经常被误解及支援不足
是次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大专生认为在校期间欠缺清晰具体的学习指引、形容自己时间管理和理解抽象认知概念较弱,以及难以适应社会事件和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变化。他们在校园生活亦因不懂察言观色、与人交流时难以即时作出反应,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更会因此而产生压力,情绪亦很容易受到牵动。
此外,自闭症大专生经常被污名化,例如“自我封闭”、“巴士迷”及“不需要朋友”等,导致有时需要“扮成正常人”,甚至矫枉过正。长期面对误解,自闭症大专生选择不披露自己的自闭症情况,认为披露了“没甚么帮助”或害怕“受伤”,不透明和不友善的大专政策也是窒碍他们申报的意愿。
建立系统性的跨院校支援框架 提升院校和大众对自闭症的认识
负责研究的中大教育心理学系助理教授林宇轩表示,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跨院校支援框架,清楚描述大专院校不同持分者的责任,使自闭症大专生更能容易获得适切的支援,以及增强大专院校与学校的合作,以改善中学过渡至大专期间的衔接服务和大专毕业往后的服务延伸。
他又指出,提升大专院校和社会大众对自闭症的认识和理解也至关重要,能有效营造一个自闭症友好的环境及促进社会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