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市场见学2】走一趟17年临时铁皮鱼栏 场内术语多丑鱼才是宝
元朗鱼市场只有22个栏,不足130名工友。熟悉的面口进进出出,从大门口开始,地都是湿𣲷𣲷的。记者是当晚唯一的陌生人,身在鱼市场上层的狗认出了,狂吠。鱼市场的工友问,“揾边个栏?”记者随他走入,狗依旧吠着,真不是省油的灯。场内的人都以栏名分辨身分,但是交货则用上“字号”,两者并不一样,一个字号可拥有数个栏。不过,身在其中,从栏头到栏尾,从2000开始(甚至更早)各人已朝见口晚见面,报个姓氏或名字,大家都知道彼此。
摄影:陈嘉元
这是一个临时鱼市场,卖的都是淡水鱼,自2000年从朗屏迁来,临时之名,一挂就挂了17年之久。铁皮搭成的两层排房,左右两排加一通道,上有拱形屋顶连接。鱼市场,晚上7时才见频繁流动,而9时许、11时半、凌晨2时许,这三个时段则带着紧凑的气息。
场内术语知多少
鱼市场内的都统称工友,各位其职。在场内走一圈,除了看见“水皮”,他们还会告诉你,站在磅旁边向记账者大喊数目字的是“叫磅员”,无论男女计数或记账的都是“先生”、捞鱼执货的老板为“师傅/大佬”,“水位”推着蓝色胶桶来来往往。
水皮:水的重量
师傅/大佬:负责拣鱼、分鱼
水位:推车
先生:计数
叫磅员:喊出上磅鱼的重量
5pm接柯打 3am送往街市
勤力的鱼栏老板早在下午5时就回栏接柯打,问客人要什么鱼,收齐柯打则到各个栏执货。鱼栏随处可见“水皮”二字,各师傅执货都穿上一身防水胶衣和水鞋,手持铁框鱼网,委身池中捞鱼,“客人要多少就抓多少”,抛入装有“80水皮”的蓝色胶桶。量多的家鱼如鲩鱼、大鱼则抛入小鱼池,气泵列阵养着;量少的则开一支气泵养在桶内;通通在凌晨约3时送往街市或鱼档。
元朗乌头11时半批发 唯一“抢货”
9时许是频密执货的时间,工友推着蓝色大胶桶,车仔来车仔往;而此时总有几个悠闲的家伙坐在漆黑的栏门前聊天,亮也不亮一盏。工友说,他们都是本地鱼栏的老板,接近11时半本地鱼来到,这里的批发鱼栏师傅拿货交货,也需抢货。而本地乌头来到则是唯一可见“抢货”的时间。执鱼的师傅就站在栏前等着,乌头货不多,一排只有数个胶桶,各师傅拣了10来20分钟,也就散了。迟来的就只有拣剩鱼的份。
鱼不可貌相 缩骨鱼滑溜行家必吃
鱼从番禺、中山、顺德等地送来,难免有碰伤。鱼栏老板娘吴师云拎起一条缩骨鱼则说:“呢条发育不好,尾部凹陷少许,即系腰骨伤了,吃起来很好吃,肉质很滑,自己行家必定吃这一条,只是卖相不好。”
走到另一个鱼池,又拿起一条受伤的鲮鱼,“在运输过程中受伤了,但好靓,煲汤可去颈痛的骨火。最靓是10至12両,客人来到就看鱼的形态、卖相,好似人一样,无伤痕、滑身、无烂,靓的人人都钟意,不靓就便宜一点。”
她又走到另一个鱼池,水柱向下流直往池中泵气,“脆肉鲩来自中山石岐,吃蚕豆长大、游过滤的山坑水,修身,特别贵,20多元一斤。肉质脆,有吃鱼生的口感,每条10-12斤。而鲩鱼则游于鱼塘,吃剩菜长大。人对鱼的要求真高,烂的不要、不爽的不要,牠们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如此被挑剔着。
淡水鱼鱼市场批发鱼类:
五大家鱼:鲩鱼、鲤鱼、鲮鱼、大鱼、扁鱼
杂鱼:边鱼、生鱼、塘虱、白鳝、桂花鱼(桂花鲈)
新品种:黄骨(黄颡)、加州鲈、三𫚞鱼(鲥鱼)、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