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进食】慢咽细嚼 一粒提子干觉察生活
香港人以高效率闻名,忙起来一顿饭狼吞虎咽,5分钟就“吃”完,甚至再快。这个好“赶”的香港,近年却愈来愈多人学习正念进食,这不是甚么玄之又玄的抽象事,而是关乎重新发现生活。
一日三餐,我们几乎都是没头没脑地进食。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辘手机、想公事、聊天…...做着这些看起来更“重要”的事情,却忘记了细味盘中得来不易的食物,多么的理所当然。
源自佛教的正念进食(Mindful Eating)是指百分百专注于食物的进食过程,吃饭时除了要慢慢咀嚼细味、以感激的心情欣赏食物,还要念及食物与世界的关系,如可持续发展性、对社会的影响等。
慢食促进消化
在心灵层面以外,正念进食亦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慢慢咀嚼的过程中,食物被充分嚼碎,淀粉质能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成较细的分子,帮助消化。另外,进食时大脑会接收到饱足感的讯号,减少继续进食的欲望。吃得太急,讯号还未传到大脑,变相吃多了也不知道。
一粒提子干的觉悟
要体验正念进食,可以先尝试“提子干修行”。慢慢品尝一粒看似微不足道的提子干(或其他干果果仁),不少人发现“我从来没发觉提子干味道这么好!”“跟我从前吃的味道非常不同。”“吃了这么多年提子干,第一次觉得钱花得这么有价值。”
“平常我们会一把提子干塞进口,一路吃,却将注意力放在其他‘重要事’上,完全没留心它的味道。错过了提子干的味道都没甚么大不了,但当专注于一件小事已经有如此差别,可以想像不专注地生活代价有多大。”牛津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Mark Williams博士在著作《Mindfulness: An Eight-Week Plan for Finding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写道,“我们都趋向活在过去或未来,甚少专注当下,提子干修行展示了正念修行的一个主旨,就是重新学习觉察日常生活。”
笔者亦曾以龙眼干作练习,吃了廿几年龙眼干,才知道它的味道竟是如此复杂。除了甜味,它甚至有咖啡豆的焦香,吞咽后口腔仍残留甘甜。才发现日常生活里白白被错过的感受,实在太多。
提子干修行(The Raisin Meditation):
抽5-10分钟独处,确保不会被家人、朋友或手提电话打扰。预备数粒提子干(或其他果干、果仁),亦可准备纸和笔在完成后记录你的感受。以下8点指引可在事前看一遍,但毋须过分执着程序。
1. 拿起
取一粒提子干放掌心,或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感受到它的重量吗?
2. 观看
不要急着放入口,花些时间观看提子干,想像自己从火星来到地球,一生都未看过这样的东西。也想像自己准备要画素描,留心它的形状、阴影与光位,每一道皱痕、凹陷。
3. 触摸
让提子干在拇指与食指间轻轻翻转,留意它的质感,手指有何触感?
4. 嗅闻
把提子干凑近鼻前,保持正常呼吸,留意气味。若没有嗅到气味,亦要感受这个观察。
5. 入口
慢慢将提子干拿近嘴巴,再轻放入口,同时留意手和舌头的动作:手是怎样准确安放它,而舌头又是如何“接住”它?先不要咀嚼,花约半分钟留意口腔的感觉。
6. 咀嚼
留心每一咬提子干有否释出味道?牙齿咬合时它的质感又是怎样?继续缓慢地咀嚼,但先不要吞下肚。
7. 下咽
看看你可否侦测脑内出现吞下提子干的意图,留意舌头在吞咽前后的动作。
8. 回味
花少少时间回味,提子干有Aftertaste么?吃完有甚么感觉?有出现多吃一粒的意欲吗?
参考书籍:Mindfulness: An Eight-Week Plan for Finding Peace in a Frantic Worldby Mark Williams, Danny Pen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