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教煮】素食妈妈即摘即煮哄孩子 心思第一味道第二

撰文: 黄美云
出版:更新:

素食者何影红(Ice)一家住在大帽山新开田的村屋里。

每天在树荫下,绕过菜田小路回家,家门前又是番薯田,又是木瓜树,窗下盆里还栽种了芦荟、旁边泥土里还有薄荷叶。

Ice四岁大的小孩大口仔是个胎里素宝宝,从来也未尝过肉食。门前举目可见的植物都是他们这一家的食材。

除非眼瞓,晚饭时间大口仔甚少扭计。(吴钟坤摄)

访问当日天气清凉,大口仔感冒了,鼻水流个不停,着他多喝水,递上水杯不凑效。Ice切两片柠檬放入杯中,大口仔即咕噜咕噜喝完。“伤风感冒时,小孩子总是扭计不愿喝水,只要在水中加两片士多啤梨、柠檬或其他水果,通常都搞掂。”

屋前有块番薯叶田,即采即煮,非常新鲜。(吴钟坤摄)

引起食欲 菜式要多变

Ice说,给小孩子准备食物最重要是心思,多于味道。“小孩子面对食物,味觉只是排第二。他们并不挑剔,重点是妈妈能否挑起孩子的食欲。”她说,很多妈妈炮制菜式没变化,其实简单的烹调,转换形式或食物的种类,已可吸引孩子进食。譬如小朋友不喜欢吃红萝卜,可以利用小道具盖出心形、车形,他们已很雀跃。但切勿大堆头,一次过倾巢而出,一顿饭为孩子盖出四五种图案,易让家长技穷,小孩子也会变得嘴刁。

Ice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煮𩠌是一件好忙的事。”(吴钟坤摄)

这天,Ice从荃湾街市买𩠌回来,花了大半天在厨房里张罗三𩠌一汤,晚上八时开饭,六时才吃过素包作点心的大口仔,依然食欲大振。大口仔有私家餐碟和筷子,Ice提示家长,偶尔转换碗筷,也是伎俩之一,但也别过于频密,造成浪费。

餐碟分成三格,妈妈为他添饭占去其中一格,余下两格由大口仔自己安排。饭菜摆上桌,一见煎酿三宝(薯蓉酿三色椒),大口仔已细细声落柯打:

“妈妈,我要一个蘑菇、一个橙色、一个黄色。”

“怎摆得下那么多,吃完一个再加。”大口仔扁嘴看着妈妈。

Ice假装板起脸:“是不是不要番薯叶和秋葵啦?”

“不是,我自己夹。”完了,大口仔还要求酵母粉。

“怎么这么多要求?”

看着妈妈在米饭上洒上酵母粉,餐碟的𩠌菜也填满了,大口仔也总算就范了,津津有味吃起喜欢的蔬菜。

(吴钟坤摄)
一碗饭已为小朋友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吴钟坤摄)

五色均衡饮食 每餐含豆品瓜蔬

这晚,大口仔一家享用了即摘即炒的番薯叶、蔬菜杂豆汤、豆干炒秋葵和薯蓉酿三色椒,菜式大人小孩也合吃。Ice说,每一餐都会有豆制品和深绿色植物,两者分别为小朋友提供丰富的钙质和蛋白质,而酿三色椒则选用薯蓉,因淀粉质可保暖。

“我们的素食概念很简单,常吃五种颜色,均衡饮食便可以。一碗饭,包含了红米、发芽糙米、藜麦等,发芽糙米可提升免疫力,藜麦含丰富蛋白质,只是吃那碗饭已含有丰富的营养。”

合掌瓜果仁杂豆。(吴钟坤摄)

逾1岁可吃白米添加腐竹 巩固消化系统

Ice直言,初吃素感觉怕冻和乏力,怎么吃都不饱,但明白过程需要学习,身体适应期可长达3年。吃素7年后怀孕,Ice怀孕时蛋、奶都没吃,儿子出世6磅半,也是健健康康的中型婴儿。

不少妈妈茹素多年,当要怀孕时,却仿佛站在交叉点,担心吃素未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很多人都以为,吃素的小孩只吃瓜瓜菜菜,大口仔开始食固体食物时,我给他选择根茎类食物,譬如带甜味的番薯、薯仔、南瓜、栗子等,把它做成糊状,他们也爱吃。有些妈妈把菜煮烂,莫说孩子,大人也抗拒。到了九个月大,则可尝试每餐配两样食材,看看宝宝对食物是否过敏。及至逾1岁则可添加白米,再配合根茎类,亦可添加腐竹,为孩子巩固消化系统,打好健康底子。

哄宝宝进食秘诀:1. 餐具多变:家中常备多款碗筷、匙羹供孩子选择。2. 菜式外形多变:可用食物模具盖出不同图案,建议勿贪多,每次只提供两款便可。3. 清水加料:小朋友不愿喝水,可加两片水果添味。4. 初尝蔬果先选甜味:小朋友初次进食固体食物,可选择带甜味的蔬果。

从荃湾街市买𩠌回来,Ice都会经过这大树。(吴钟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