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玄忧非临床医务人员难判断虐待儿童 倡前线医生整合后通报

撰文: 文睿
出版:更新:

《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委员会日前首次开会,会上有多数议员质疑条例涵盖的人员名单不合理,其中医疗卫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今早(27日)接受电台访问,表示部份医护人员非临床工作者,难以单凭报告、资料判断儿童是否被虐,建议当局容许“团队精神”处理,当其中一环发现可疑情况后通报予前线医生,再由医生综合日常接触后再决定是否通报较佳。

部份医务人员较少接触疾患 如医务化验师

林哲玄表示,绝对支持条例,惟认为应调整条例涵盖的人员名单。他解释指部份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范畴较少接触病患,举例指医务化验师主要负责检验病患血液等提供化验报告,即使化验师从报告中看出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也不一定因被虐而导致,或可因其他病因而造成。

他续指,医护人员工作主要分为临床和非临床,部份药剂师可纳入为临床工作者,在病房与儿童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或可透过药物存放方法、药物消耗速度等判断儿童的生活状态是否正常及有否被虐。

倡团队沟通 非临床医务人员告知前线医生有异常

不过,他认为条例基于“团队精神”执行较好,他指部份非经常接触儿童的医务人员发现不寻常的情况后,或可通报转介个案的医生,而负责跟进的医生将儿童及家长日常相处情况纳入考量后,再决定是否举报,形容“有更大的画面”。

他重申,条例实际执行时有优化空间,如放射技师在医疗影像中看见儿童身上有新旧骨折,很大程度上会认为儿童出现被虐情况,“但佢哋可能唔理解儿童情况,如果佢系拳击运动员,(有新旧骨折)咁就合理啲”,故他同样担心条例实施后会出现误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