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勋倡拆细公屋选区“精准上楼” 何永贤忧一窝蜂拣热门地区

撰文: 文睿
出版:更新:

公屋供不应求,轮候时间居高不下,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今(14日)在立法会,就优化公屋编配机制提口头质询,问及当局会否容许公屋申请者互换单位,以及将全港四个“公屋选区”重划,令公屋编配更加精准,缩短轮候时间。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指,1993年之前全港“公屋选区”被划分为14个,其后合并分区发现可以加快编配工作。她指若果分区愈细,或令申请人“一窝蜂”选择热门地区,反而增加市民轮候公屋时间。至于调换单位建议,她表示“乐意探讨”以提升市民幸福感。

未成功编配单位立即重派 不加长轮候时间

何永贤表示,房委会一直有优化电脑系统,加快编配流程及公屋流转,令申请人可以尽快上楼,但坦言现时轮候人数远超过单位供应量。她指,过去5年,47%一般申请者接受首次公屋编配、27%接受第二次编配、26%接受第三次编配,编配的等候时间须视乎各区公屋供应量,再获编配的平均等候时间由几星期或几个月不等:“未能成功编配的单位会立即编配给其他申请者,编配时间不会加长公屋轮候时间。”

分区愈大编配愈快 倘拆细热门地区恐“一窝蜂”

至于会否考虑重新划分公屋编配分区,何永贤表示,由于公屋单位供应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轮候时间相差远。而房委会于1993年曾将公屋选区,由14个合并为8个,轮候申请者由1993年的13,679宗,减至1998年5,709宗,大幅缩减58%。1998年起更合并至现时的4个选区,她认为减少分区,可令编配工作更快速灵活,避免市民“一窝蜂”选择热门地区,各区单位分布更平均,市民更快得到分配单位。

乐意探讨重推“调换公屋”计划

何永贤表示,当局过往曾推出调换居所计划,但于2002至2003年间,累积成功个案仅占总登记公屋户数8%,因此当局于2008年取消计划。不过,刘国勋质疑现时科技发达,当局只须推出网上平台,供住户自行配对即可,何永贤承诺会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