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地物流商户难觅地搬迁面临结业 要求先安置后收地
政府预计1600公顷棕地中,有一半会被收回用作重新发展,惟当中不少土地属物流业用地,有受影响用户表明难以自行觅地搬迁,面临结业危机,要求当局“先安置,后收地”。
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今日(7日)率领物流业界代表召开记者会,促请政府为业界寻找替代土地、暂缓收地计划,订立中长期物流政策及发展蓝图。
按政府计划,明年展开第二期较大规模收地行动,易志明强调,物流业为本港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物流链一旦断裂便难以重建,当局不能只靠赔偿解决问题,促请当局尽量延期收地,并物色土地供业界搬迁。
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陆颂雄也强调,政府积极觅地建屋之余,不能忽略就业问题,“你比间屋佢,唔通佢日日喺屋企?”
业界代表、货柜车主联会主席林海达表示,近年高增值货品仓储需求急增,导致葵青一带货仓租金急升,传统物流货仓业只能搬迁到新界棕地,以降低成本维持竞争力。他估计,葵青区货仓的租金为棕地的2.6倍,若营运者被迫离开棕地,将难以生存。
海航物流程志伟亦说,大型仓库面积可达10几万尺,仓库物流作业者要另觅替代土地非常因难,且相关物流业及仓库须倚靠相关陆路过关口岸及码头机场配合才能生存,要求暂缓洪水桥及厦村收地计划。
润信物流管理杨兆麟则指,政府通知棕地业务经营者须于 2023 年至2024 年中相继迁出,但首批可作安置用途的多层工厦最快2027年才推出,未能与部分棕地作业者运作接轨。他对政府没有提供措施协助业界,业界只能靠自己另觅土地搬迁,感到失望和不满,建议部分地方按先后次序收回,让经营者具备足够时间重置业务并继续经营。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强调,政府要提供一站式支援,建议纳入一换一政策,检视和开拓绿化地及荒废农地作支援,指本港现有16,000公顷绿化地,只须拨出一成,便能安置所有物流棕地作业者。自由党李镇强也建议,当局可利用北部都会区或交椅洲人工岛建立物流产业园,达至“先安置,后收地”,保障业界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