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诸事町︱江玉欢批政府漠视安全 石屎桥“是但”加高致人堕桥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立法会议员江玉欢今日在社交网站批评,路政署不顾居民意见,将流浮山一条石屎桥上加高,解决不到居民原先的问题之余,更导致曾有村民因此堕桥,形容当局“是但起当做咗”,漠视居民安全。

江玉欢以“得物无所用”为题,指出流浮山上下白泥两条村受雨季洪水困扰几十年,每年雨季和台风季节,两村交接的大水坑淤塞问题,对村民造成严重威胁。“每逢洪水驾临,两村的唯一连接桥及出村的通道便被完全淹没,经多番折腾,政府路政署几年前起了一道石屎桥,可惜桥趸的几个水口很细,卡住树枝垃圾,遇到大雨洪水,桥反而令水位升高,水向两条村直涌。”

于是村民向政府建议建一条简单的桥,取代石屎桥。江玉欢指:“怎知路政一意孤行,竟然花千万在原有的石屎桥上加高,像个玩特技的高台,桥两边的围栏比玩具更儿戏。曾经因此有村民堕桥。”当地村民戏称该桥为“劣桥”,江玉欢今日在两位村长邀请下到场视察:“车轮小巴经过时险象环生。两村的村民屡次跟路政投诉不果,村民别无他法,向政府申请拆劣桥,自建安全桥也被拒。村民认为路政署一直漠视村民意见,忽略人命财产安全。有家归不得。”

江玉欢指,现时已联络路政署,“亲身了解为何会一次又一次出现这样的劣质设计及施工,怎可以这样乱花公帑,‘是但起当做咗’。”

路政署:会进一步与村民协商

路政署回应指,相关路桥为横跨鸭仔坑天然河道一段称为“鸭仔坑桥”的稔湾路。“该条供车辆及行人使用的路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长约15米,落成后相关部门将其交由本署负责维修保养。该桥由设置于河床上的混凝土结构支撑,混凝土结构共设有12条直径600毫米的排水管让河水通过。村民曾于2013年向政府反映,鸭仔坑桥经常于大雨期间被水淹浸令村民无法回家,各政府部门经商讨后订出改善方案,由本署于2014年在桥面加设400毫米的混凝土面板,以解决有关问题。惟及后曾因排水管被大雨期间冲至的树枝、垃圾及杂物等阻塞,河水无法通过,导致鸭仔坑桥在桥面升高后再次被水淹浸。”

署方指,过去一直密切留意有关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例如,本署已在2016年应村民要求,将桥面两旁的栏杆更换为金属护柱,以免一旦河水上涨至超过桥面高度时,栏杆或会被杂物阻塞而阻碍河水通过,导致河水溢出流向附近地势较低的土地。本署亦在雨季期间加强巡查,并联同渠务署定期进行河道及鸭仔坑桥清理工作,包括清理堆积物、树枝及垃圾等,让河水能畅通地流过鸭仔坑桥排水管。”

署方指,现时已展开稔湾路(北)改善工程的勘查研究及详细设计工作,工程范围包括上述路段。按照初步拟定的稔湾路(北)新走线,署方将在鸭仔坑桥现址的上游位置兴建桥面高度较高的新路桥,取代现有的鸭仔坑桥,届时鸭仔坑一带的排水情况将会显著改善。“考虑到村民的关注,本署今年4月将鸭仔坑桥旧有的混凝土面板更换成金属支架连面板,让大雨时突然上涨的河水,可同时经桥下的排水管,以及金属面板与原有桥面之间的空间排走,减低河水溢出的风险。为了顾及行车安全,金属支架的设计已考虑了路段承重力的需要,而金属面板的斜度约为1:10,以符合相关的道路设计标准。更换面板工程完成至今,本署并未发现新建的鸭仔坑桥桥面曾被水淹浸,或河水因未能经排水管及金属支架空间排走,而沿桥面涌向附近民居导致水浸。本署会继续留意有关情况,并与村民保持紧密沟通。”

此外,署方亦因应村民关注新设计防止路段被水淹浸的成效,将新建桥面两旁金属栏杆的安装延后至旱季进行,并暂时设置较轻型的胶栏杆以保障村民出入的安全。“本署会进一步与村民进行协商,务求尽快与其达成共识,早日完成安装金属栏杆。新桥面的建造费用约为一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