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达根忧大湾区无百强大学难吸人才 孙玉菡纠正:中山大学属百强
《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招揽人才措施,包括引入国际创科领军人才。商界(第三)立法会议员严刚今日 (2日)在立法会大会上提出口头质询,问及当局会否将“领军人才”的概念扩展到涵盖创科以外的领域,以及如何吸引优秀创科人才带同其业务或科研成果落户香港。
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则关注“高端人才通行证”资格问题,称除香港以外,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没有世界百强大学,担心无法引入内地人才。劳工及福利事务局局长孙玉菡则指,位于大湾区内的中山大学,正是世界百强大学。
梁美芬忧人才通行证“唔够抢” 孙玉菡称不适宜设补贴
选委界议员吴杰庄指出,虚拟资产管理等新兴行业的人才,未必符合高端人才通行证的资格。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称,目前科技界最缺乏的中高层人员,大湾区正有大量中高层人员,但除了香港以外,大湾区其他城市没有世界百强大学,问及当局会否有方法补漏。
孙玉菡表示,在一般就业计划及输入内地专才计划,只能属“人才清单”中的产业,毋须证明本地难以招揽也可以引入,当局会检视并更新“人才清单”。他亦提到,目前有9所内地符合世界百强资格,当中一间正是位于大湾区内的中山大学。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认为,除了欧美和内地专才外,香港也应该向“一带一路”、南美及非洲国家的人才着手,又指内地孔雀计划向外来人才提供最高600万元补贴,担心本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唔够抢”。
孙玉菡指出,本港制订招揽人才计划时,参考了各地做法,认为香港不适宜如深圳般设补助,因为香港的人才库主要是本地人才,相信外来人才看重的是香港的发展机遇。
目标每年引3.5万人才 至少逗留15个月
孙玉菡称,各政策局会检视不同支柱和重点产业发展,包括产业的人力需要,在咨询各持份者的意见后,制订适切的、行业为本的招揽领军人才措施。他提到,“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将制订具针对性及吸引力的特别配套措施,包括土地、税务、财政、申请签证以至子女教育等一站式配套。
他说,“领军人才”需要在行业内具有领导地位,例如掌握某项技术专利,以及拥有丰富科研成果转化经验等。办公室会考虑人才对本港科研发展和经济的贡献,提供度身订做的企业落户计划。
他又指,政府已为招揽人才订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在2023至2025年期间,每年透过输入人才计划引入3万5千名,至少逗留15个月的人才,比2020及21年年均人数增加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