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23条”完成逐条审议 有议员争议用字 立会或12.7恢复二读

撰文: 高诺恒
出版:更新:

立法会《2022年版权(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今日(21日)完成被坊间俗称为“网络23条”的逐条审议工作,草案将于11月25日提交内务委员会,目标在12月7日的立法会大会上恢复二读。

管浩鸣质疑何不用“报导” 邱达根:以“制”代“制”

当局为引入科技中立的专有传播权利、配合新传播权利订定相关侵权行为的刑事法律责任及免责范围、增订“安全港”条文等修订《版权条例》,在草案委员会完成逐条审议。

审议期间并没大争论,议员就著一些条文“字眼”提出质疑。政府提出的修订包括以“报道”取代“报导”,立法会议员管浩鸣质疑,为何要用“报道”,认为“报导”的用法已是约定俗成,不理解为何一定要修改,担心公众看不懂。政府官员解释指,有关修订是基于2014年法案委员会审议时,有议员提出“道”字比较中性,而“导”或有引导意思,教育局发出的香港小学学习词表中亦收录了“报道”。

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则提出,“复制”及“制衣”应改成“制”,“现在制造什么也可以,不只是造衣服,修订成没有‘衣’字的‘制’,是否涵盖意思更广泛?”民建联周浩鼎就要求当局二读时增加篇幅解说。

翻查字典,“制”字有“克制”或“制度”的含意,而“制”字从“衣”,有“制造”之义;而在简体字则划一为“制”,没有刻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