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 Mill风波|黄蓝争议令议员却步 政界转批欠缺长远环保政策
全港唯一一间纸包饮品盒回收厂“喵坊MilMill”,位于元朗工业邨的回收厂,不获业主科技园公司续租,面临逼迁。另一边厢,新加坡政府邀请“喵坊MilMill”设厂,“我弃人取”的情况挑动市民神经,令事件得到广泛关注。
事件涉及本港环保回收基建,但不多见立法会议员为“喵坊Mil Mill”发声。有政界人士认为,事件涉及“黄蓝争议”,令到部份有意协助的议员却步。
亦有议员聚焦于环保政策和规划问题。科技创新界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指,问题在于政府缺乏长远环保政策,环保业界只能以短期租约租用土地。他建议政府在北区都会区规划环保园,供环保产业发展,不过他称“喵坊Mil Mill”的技术含量较低,属低端科技,认为园区将来可引入更多高阶环保科技。
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洪雯称,政府及科技园公司对该土地欠缺清晰规划,令“喵坊Mil Mill”有错误预期,“以为可以租多几年”,希望政府尽快协助寻找合适的搬迁地点。
邱达根称喵坊回收量占全港用量“冰山一角”
科技园公司以发展微电子中心为由,拒绝与“喵坊Mil Mill”续签租约。邱达根强调,兴建微电子中心对本港创科发展非常重要。他认为今次问题核心并非科技园公司,而是政府对环保产业发展欠缺规划。
他建议政府藉今次机会规划环保产业发展,例如在新发展区做好垃圾分类的配套和规模。但他形容“喵坊Mil Mill”是简单的回收公司,技术含量不高,现时回收量只占全港用量冰山一角,“其实唔系环保(政策),只不过系做咗啲嘢”,相信未来本港可引入更加高阶的环保科技。
洪雯斥政府欠规划 令喵坊有错误预期
洪雯则认为,不单是环保行业,本港很多行业也没有长远规划,令行业面对不稳定性。她说企业不知道土地使用期有多长是十分致命,令企业不够胆投资。
她说,在今次“喵坊Mil Mill”的个案中,政府和科技园公司对该土地从来没有清晰规划,虽然合约列明是三年租约,但“喵坊Mil Mill”签约时自然会有额外预期,认为到时可以“用多几年”。她建议政府尽快做好土地规划,并与“喵坊Mil Mill”商讨,寻找适合搬迁的土地。
她指出,“喵坊Mil Mill”并非单一例子,透露有专门透过回收废铁炼钢的本地钢铁公司,厂房位于公司拥有的私人土地上,10多年前获政府通知需要搬迁,但经过三届政府也未有定案,至今未知何时需要搬迁,令该公司难以作出预算。
洪雯强调,规划发展在“基建先行”之前,更加需要“规划先行”,不论任何行业,也需要有清晰土地规划,才能吸引投资者。
江玉欢称是合约问题 不能引伸至政府不支持环保
本身是律师的选委界立法会议员江玉欢形容今次争议是“合约事件”,基于合约私隐原则,双方也不应披露所有合约内容,否则会令人对本港合同私隐失去信心。她认为今次是个别事件,不应该引伸为政府或科技园不支持环保。
她说,政府很多土地短期合约出租,为吸引科别产业来港,政府可放宽部份土地政策提供诱因,但一般会整个行业放宽,很少针对个别公司,以免被人认为有偏帮某一企业之嫌。
▼纸包饮品盒回收商喵坊 Mil Mill遭逼迁▼
租约期过短 打击企业投资信心
有政界人士指,“喵坊Mil Mill”事件之初,多名立法会议员有意出手协助,但得知对方被人划分为“黄色企业”后便要再三考虑,以防卷入不必要争议。
事实上,有亲“蓝营”的网上专页已将“喵坊Mil Mill”定性为“黄企”,更称他们是要“搞大黄色经济圈”,“仲想拿政府着数来搞黄圈?在爱国者治港下,不了!”
另外,该政界人士认为,以政策持续性来说今次事件的确会带来坏影响,“环保园承租期系20年,今次事件嘅合约系3年后逐年续约,点叫人有信心投资?”
该人说,事件亦爆出科技园公司定位问题,“你唔系普通公司,成立目的系要培养本地企业,需要更加考虑租客需要。”他指,科技园将100亿元放在银行做定期,亦有未能善用资金之嫌,“你唔同创新及科技基金㖞,创科基金过百亿元放在外汇基金旗下,由金管局管理,投资所得盈利用于支持创科,咁做就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