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张炳良盼政府交终局路线图:通关求存之战 不能无止境防守
前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今(20日)在报章撰文,警告若果疫情处理不善,将会造成管治危机。他说,年初第五波疫情令香港“近乎沦陷”,成为压倒林郑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现时疫情质变,“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当前考验领导力的是尽快松绑、社会复常。
张炳良称,客观上社会已形成一定免疫屏障,纵使感染仍多,但重症及致死率在下降,现时病毒传播力强、变种快,但同时趋向风土病化,杀伤力已见减弱,不应以旧眼光看待未来去向,若“长期高压处之”,社会经济将内伤不止。
张:若不知终局 可能手术成功但病人死去
现时是教大公共行政学研究讲座教授的张炳良在《明报》撰文,指香港前两年无疑抗疫出色,但随著病毒变种,受感染人口比例大增、疫苗覆盖面日广,Omicron成为分界点,原属“强硬派”的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去年后期开始陆续重开国家,恢复通关,为低迷的经济重拾复苏空间。
现实不容许守株待兔,人们和商户企业总不能无止境地守下去而不知终局所在,否则“手术成功但病人死去”。在未知中求可知、增确定,乃民心所向,政府不能漠视。
张炳良说,疫情是否近尾声还说不准,又指“与病毒共存”被批评为“躺平”,但实情是病毒不断变异去适应人类的应对,“共存”是客观状态而非主观选择,怎样“共存”以减低生命生活风险才是往后策略重点。他说内地坚持“动态清零”,也感压力日增,封城强检造成沉重经济损失及民生影响,促使中央反思如何做好精准防控、减少代价。
指香港“自我封锁”是自削竞争力
张炳良指,特首李家超的五大防疫原则合理且适切,包括精准识别不同风险级别,在风险可控下维护竞争力,不过他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当中优次及平衡风险。他又指新加坡全面开放后常,但疫情反而较香港轻,反问“若香港能做到新加坡般松绑,会否被视作‘躺平’或陷国家于不义,还是可受肯定之例外?”
张炳良称,若未来一年疫情仍如目前胶著,香港照旧僵化避险,则国际生意会大量流失、外资和人才迁走、盛事赛事他移、旅游民航等将低沉不起,“自我封锁”是“自削竞争力”,认为“一国两制”下毋须捆绑内外通关,香港主要应面向国际,形容通关是“求存之战”,期望李家超在10月的《施政报告》展示清晰进取的终局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