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婚纱店收款后突结业涉诈骗 涉款近百万事主追讨无门
婚姻是人生大事,新人当然希望办得妥妥当当。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于今日(13日)情人节前夕召开记者会,指有婚纱店在网上招徕生意,向事主收取试身、租用等服务费用后,于去年12月突然结业,逾百苦主受到影响,涉款数千至数万元不等,共计款项估计近百万元。有新人甚至在婚前一天才知公司倒闭,大失预算兼求助无门,在街头痛哭。
邓家彪批评,涉事公司涉嫌在明知有可能不能提供服务之下,仍然向事主收取费用,涉违反《商品说明条例》,有诈骗成分;公司更开设不同名称的“分身”在网上宣传,逃避法律责任以及令事主难以追查。他要求海关严肃跟进调查,政府亦应审视现行法例对消费者的保障是否有不足。
公司收款后结业 涉款近百万元
工联会社区干事李嘉恒简介,是次案件苦主多达110名,估计涉款接近100万元,个别事主最高损失36,200元。有多名事主在网上收到一间名为“Dolly Bridal”的婚纱店广告,试身过后付款买了套餐服务,包括租借婚纱、男方礼服、摄影等。但最终,该公司在去年12月突然结业,连负责人都失去联络,相关的销售员亦已离职多时。
有事主及后尝试联络政府部门跟进,海关已立案调查。至于消费者委员会则回复指,可做的事有限,因负责人已失去联络,消委会的职能只是负责调解。李嘉恒形容事主现时状况是“追讨无门”。
公司无预警下结业 门市人去楼空
苦主“YY”(化名)指,2020年3月13日到了上述公司的门市试婚纱,当时在店员推销之下,以7,888元购买服务,原定去年3月结婚。后来由于疫情关系,辗转改到今年3月,但去年12月再到相关公司门市再试婚纱时,发现公司已没有营业,WhatsApp联络不上,原本在荔枝角的婚纱店已搬到观塘都没人通知,但观塘的门市同样没有开门,fb、IG专页都已关闭(按:在记者会前夕突然重新开启)。她后来经过与不同苦主交换资讯后,发现该公司不断“转名”宣传,怀疑有心骗取金钱。
苦主罗小姐指,原定在今年3月31日结婚,后因私人理由改为4月29日,去年11月11日到了涉事婚纱店试婚纱,以转数快形式交了2,888元。她今年2月初,想一并试双方家长的礼服时,发现该公司已联络不上,WhatsApp至今都是“单剔”(即对方号码没有收到讯息)。她目前已找到替代服务。
社交网专页于记者会前突然可重新连接
苦主曾小姐表示,于2020年1月31日透过社交网广告认识该公司,同年3月被要求到另一间婚纱店试身,当时店员表示其实两间公司是同一个老板,所以婚纱可共用。她的婚期由于疫情关系多次改动,最新为今年8月。她所购买的服务,前后涉及约3万多元。
她于今年1月4日,与Dolly Bridal确认最新婚期时,发现对方的WhatsApp已“单剔”,后来联络当初跟进帐单的销售员,对方表示已离职半年,细查之下才发现公司已于去年12月倒闭,所有员工已经被遣散,全部该公司当初留下来的联络电话都已停用或找不到人,据了解公司老板连资产都已卖盘。
有新娘因婚纱店结业 无法按时上头
曾小姐反映,婚纱店如此突然倒闭,对新人造成金钱损失之余,更大问题是花更多心力重新购买服务。目前已有多名事主报警,但警方表明没什么事可做到,现时个案由海关跟进。
罗小姐亦指,结婚是一生人一次的大事,新人都希望选好合适的服装,留下美好的回忆。她指,得悉有苦主在结婚前一天前往婚纱店取衫时才发现公司倒闭,大失预算,赶急地在观塘同区寻找未关门的婚纱店,焦急到在街头痛哭,幸好最终都找到好心的婚纱店,召来师父即场改好婚纱借给对方。不过由于中式婚宴讲求吉日良辰,新娘由于赶著找新婚纱,已不能按时上头。
“多重影分身”改名宣传 涉最多8、9个名称
李嘉恒指出,涉事公司有多间“分身”,有事主收到A、B两间公司的宣传,最终试身的却是在同一间婚纱店C,最后收款的却是另一间D公司。他追查之下发现,涉事公司于2019年后,至少转了3个不同地址,怀疑他们有系统地利用不同“分身”,开启一些没有注册的“网店”作宣传之用,这种情况下事主得不到充分保障。他认为,政府部门有需要检视一下,是否现时法例有漏洞。
曾小姐补充,据其与多名苦主联络得出的资料,涉事网店所用的名称,可能多达8、9间,全部用同一个地址、电邮、联络电话,最终结业时引发连锁效应。
邓家彪:行为如同骗子 做法无良
邓家彪指,疫情下新人办婚事压力已很大,经常都要担惊受怕,会否临时有严厉的社交距离措施导致婚宴办不成,如今再遇上这种如同骗子的行径,情况雪上加霜,批评有关公司做法无良,并且涉及不妥当接受付款,如果公司明知有机会不能提供服务之下仍然向事主收款,就是违反《商品说明条例》。他指,过往跟进其他类型个案时有成功案例,事主可以追讨退款,因此海关必须严肃跟进执法,起诉不良商人。
他又指,留意到涉事婚纱店在收取部分事主费用期间,坚持只收现金或EPS,拒收信用卡。他指婚纱服务涉及较大额交易,很难想像为何不肯收取信用卡,又指信用卡有退款机制,但现金交易则没有,因此提醒消费者,当见到商户在大额交易时坚持不收取信用卡时,须加倍留神。邓亦建议,消费者不要单信社交网上的广告,要注意商户的口碑。
消委会:如商户收款时无意图提供服务或违法
消费者委员会回应指高度关注事件,强调筹办婚礼为人生大事,相关店舖突然结业,令不少凖新人大失预算,敦促商户尽快主动联络每名受影响顾客,交代公司情况,以及如何处理预缴套餐等安排。
消委会指,去年共接获近140宗涉及婚礼服务的投诉个案。鉴于疫情反复,对不少饮食及服务业构成打击,部分商户或突然结业,故特别提醒消费者,预缴式消费存在一定的兑现风险,一旦遇上商号结业或其他不可预计的情况,消费者作为无抵押债权人,有机会无法兑现已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取得赔偿或退还预缴款额及按金。
消委会建议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妥善保存所有相关纪录,例如合约或收据等重要资料,有助日后出现争拗时提供佐证;如消费者是以信用卡一笔过付款,倘遇上商户结业情况,可通知发卡银行,利用信用卡机构的营运规则内的退款机制,要求代为向商户银行取回未使用的服务费,但需符合某些条件,例如签账日期及是否以信用卡分期付款等因素。
此外,消委会指如商户在收取消费者款项时,并无意图提供合约所列明之货品及服务,可能违反《商品说明条例》中“不当地接受付款”之罪行。“如消费者怀疑商户违反《商品说明条例》,可向香港海关查询,本会亦可代为转介个案至香港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