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丁健华自言非校长少包袱 力倡“零杀校” 国安教育忌过急

撰文: 周礼希
出版:更新:

改制后的立法会,教育界功能界别破天荒出现5人混战,其中唯一从未担任校长的参选人丁健华表示,未出任过校长或教育界公职反而是优势,没包袱才令他更敢言,看政策更宏观。
政纲主打“零杀校”的丁健华指,今次参选是为了令教师在政策上的地位不会被抹杀,保住教职,“老师、校长、办学团体,他们一番心血为学校付出,没有学生你就解雇他们,对他们不公平”。他认为面对学童减少,教育局可考虑发展更有特色、更切合学童需要的校本课程,以此调整学校规模、班师比等,长远让香港走“优质教育”的路线。

丁健华指,不少老师向他反映教育政策的问题,加上自己亦眼见很多政策不公平,令他决定“企出嚟”,希望改变教育界生态。(周礼希摄)

过往属教协囊中物的教育界议席,今次吸引5人争逐,包括丁健华、退休校长林日丰、教联会朱国强、报称独立的文诗咏及林泳施。本身是教育机构总监的丁健华说,不少老师向他反映教育政策问题,例如幼稚园资助模式最终影响到教师、中小学缩班及杀校,加上教育局至今迟迟未能决定小学副校长薪酬及中层人员人手、地位等种种问题,令他决定“企出嚟”,希望改变教育界生态。

在众多参选者之中,丁健华知名度不高,亦无政党背景,他认为自己反而无包袱,可更宏观地看政策问题,“现在不是选人担任校长,而是选立法会议员”。他指自己除了不是校长,更无参与教育事务委员会等公职,所以全无包袱,自问敢言,愿意提出不少其他候选人不敢提出的事,相信有更多空间帮助教师及办学团体。

丁健华指政府推行国安教育在整个教育界雷厉风行,他则建议应有序推行。(周礼希摄)

批国安教育推行过急 倡有序推行 

他举例指,自己提出“零杀校”为政纲目标,但其他参选人只敢提暂缓“杀校”。他称,其他候选人长期任校长,变相即是教育局政策的执行者,故他们面对教育局的要求,相对地没有太开创性的思维,只懂稍为调整,“例如国安教育,整个业界雷厉风行,我就提出应有序推行,唔好咁急,但佢哋被动啲:‘就系要做啰’”。

对于国安教育,丁健华指教育局应该争取老师支持推行,并提供支援,又指教育局“政策一落,马上要做”的问题,不止于国安教育,连以往推动教育改革时亦面对同样问题,加上当局对老师支援不足,令大家推动政策时同样吃力。他建议,教育局应先就课程内容讲解,让老师清楚了解要怎样教授及讲解,之后再提供合适的教材。丁强调,推行所有政策都需要一定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丁健华认为,以前的选举过于政治化,而今日的选举,才令真正愿意为界别、行业付出的人可以参选,亦让选民有更多选择。(周礼希摄)

年轻人参与示威不可完全归咎通识科

2019年修例风波,大批年轻人参与,不少人归咎于通识科,丁健华认为任何教育题目都一定程度上牵涉社会范畴,认为学生对政治有适量了解属无可厚非,“大众明白,通识科本身无咩立场,只系社会人士将问题放喺通识科,咁样唔系太公平、唔系太公道。”

选举制度“完善”后,丁健华不认为参选变得容易,提到自己争取五大界别提名的门槛,比以前更高。他认为过往选举过于政治化,改制后令真正愿意为界别、行业付出的人可以参选,亦让选民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