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田北俊:新选制类近港督委任 不需要中间派 停运希望联盟
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去年发起“希望联盟”,主打中间路线参选立法会,惟后来选举取消,联盟进入休眠状态。北京之后透过“完善”选举制度扭转香港政治环境,一举扫平民主派,在“爱国者治港”大前提下,新一届立法会可笃定由建制派掌控。
田北俊接受《香港01》专访时提到,新选举制度有点近似于回归前、其初入政坛时的“港督委任制”,无可否认公民参与程度有所减退,但不必然是坏事,政府得到“高度行政主导权”后,执行政策可更有效率,“最紧要你一言堂得嚟啱”。他表明,这种政治局面下已不再需要当日所提倡的“关键少数”,亦即“希望联盟”原先意义已失去,不会再运作。
冀新制度可吸引“忠诚优才”
田北俊于1988年获时任港督卫奕信委任为立法局议员,其后分别在立法会功能界别、地区直选胜出,见证政制多次变迁,长年被视为开明建制派。
“其实现时就快等同回复到那个年代(委任制)了。”田北俊如此评估新选举制度。“现在的‘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是有选举,但事实上都是类似当年英国政府的委任制。现时1,500人的选委,基本上都是被委任而来,大部分席位连选举都不用举行。分别在于,当年英国派来的是港督,现在北京派来的是中联办,由特首去执行。(特区政府)民生事务可以作主,但重要的大政策就不能了。”
他承认,这种选举制度下公民参与会有所减少,但对管治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这种制度)好处是委任一些‘我认为能干’的人当管治者,如发现他们办事不力,可以‘即炒’,不用再等什么选民、选举、做骚、拿票,政府做不到事,那就无从抵赖。从管治角度一定是好了,社会稳定了,不用管那么多政治顾虑,那谁当特首分别都不大。希望日后真正的‘叻人’会愿意出来服务香港,少一点所谓的‘忠诚废物’,多一点‘忠诚优才’。”
因此田北俊评估,日后的政治形势,特区政府工作的阻力会大幅减少:“在政治上,现时的特首已易做很多。因为有什么事,中联办可以帮你解决。就算是连建制派都未必认同的敏感话题,像入口劳工,与中联办谈好了,工联会又敢反对吗?政府也可以‘一言堂’,但最重要的是你‘一言堂’得正确。要是到时你再做错,那就不能抵赖是反对派妨碍你了。”
已不再需要关键少数
承上,田北俊指去年之所以发起“希望联盟”,是因为民主派提出“35+”的“夺权”主张,认为势色不对,有“炒车”危险,于是标榜中间路线,打算扮演平衡者的角色:“我当时是想找3至5个人,平时就担当建制派角色,不会反对《施政报告》、《财政预算案》,可是在关键时刻会站在香港人的一方,即是关键的少数。”
可是在新政治形势下,田北俊认为所谓“关键少数”的意义已经失去:“3至5个人,已经不可能是关键,市民也不会觉得立法会是旗鼓相当。有了《国安法》、选举制度改了,根本不再需要关键少数,反正建制派一定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