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会丨教育界选民人数大跌98% 叶建源:教师难再反映诉求
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9月举行,选委会昨日(18日)发表临时投票登记册,在选举改制之下,原本由个人票组成的教育界现变为团体票,令上届有约8万选民的选民基数,大跌98%至只有约1700名选民。
教协副会长、前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形容今次调整为倒退,指教师本身无法参与选举难以反映诉求,料不少学校都由业外的校董会主席、校监担任学校代表选民,“作为教育界的选举本身已被冲淡不少。”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表示,整个选举改制目标就是将激进反对派选民的影响力减少,而增加团体票、配合多数为爱国爱港团体的选民,就能达到有关目的,强调中央改变游戏规则的目的清晰,“无咩隐瞒”。他指,今次改制调整部分专业界别的个人票,以团体票取而代之,但只修改选委会组成,立法会选民则未有改动,更反映选委会的重要性。
叶建源表示,当选举改制将个人票改为以学校为单位投票时,已肯定是倒退,认为如此巨大选民跌幅下,教师本身无法参与投票,加上不少学校可能由业外的校董会主席、校监等作为代表,料亦包括作为办学团体的宗教、慈善团体,日后将难以反映教师业界的诉求。
他认为日后这些选举很难再代表业界本身,亦削弱了市民在选委会的参与,只做到加强控制投票的效果。
刘兆佳:减少激进反对派选民影响力目标清晰
刘兆佳则指,整个选举改制的目标就是实现“爱国者治港”,令反中乱港者不能进入管治架构,把激进反对派选民的影响力减少就是其中一个方法。他指,在增加团体票的现况下,配合多数为爱国爱港团体的选民就能达到有关目的,强调中央这举目的清晰,“无咩隐瞒”。
他又提到,改制后的选委会有份负责选出立法会议员及行政长官,故将专业界别的个人票调整为团体票的举动,反映选委会比立法会选举的重要性更大,因为要确保选委会由爱国者所主导,担当整个体制的重要角色,更要推动行政及立法的合作。他举例指,会计界及法律界都在选委会改成团体票,但立法会选举仍保留个人票。
刘兆佳分析指,过去选委会组成如果保留下来,反对派或有能力推举自己的特首候选人,即使不行,过去亦曾出现建制派候选人争取反对派支持的情况,而这两种情况在改制后都不复存在。他不认为今次调整是为了增加安全系数,而是为了配合“一国两制”设立的目的下,选举制度设计亦要令得出的结果有利于“一国两制”实施,而且不讲求西方民主的准则。
蔡子强:选民大跌反映中央掌控选举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表示,选民基数大跌是选举改制造成的必然结果,反映中央希望将行政长官选举百分百掌控。
他称,由改制第一日起已能预期选民基数会大幅下跌,因为不少界别都由个人票转为团体票,而由于专业界别的个人票本身并非北京可以掌控,所以将有关界别的个人票改为团体票,再在名单推介特定的专业团体,故今次选民名单当中,似乎排斥了不少泛民组织,又新增了不少“奇形怪状”的组织。
他表示,中央对于过去无法百分百控制特首选举有担忧,之前两次选举都有不确定性,例如前特首梁振英宣布不连任之前,不少商界似乎都支持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竞选;2012年梁振英与唐英年、民主党何俊仁三人竞选,又有机会出现渔人得利的局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