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医生|林正财称海外医生来港非“免试”:成绩好不代表医术好

撰文: 周皓宜
出版:更新:

政府提出修订《医生注册条例》,设立“特别注册”制度,放宽引入海外医生门槛。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表示,政府抛出的方案能在维持医疗服务质素及舒缓人手不足问题中取得平衡,不会牺牲香港医疗水平,亦相信对非本地培训港人医生具吸引力。
他称,海外医生来港仍须通过不同考核,并非不用“考试”,又指出“医生考试成绩好不代表医术好”,认为由上司评核医生表现较为准确。

料每年300医生回港已有助舒缓问题

林正财指,政府方案出炉后,已接获多名外国顶尖大学医科生查询,当中约一半有意回港发展。他称,目前香港公营机构欠缺约700名医生,现难以评估最终回港医生数目,但相信只要每年约200至300名医生回港,已有助舒缓医生不足的问题。

林正财认为方案对海外医生具吸引力,尤其是刚毕业的医生,他们最害怕的不是辛苦,而是没有足够的培训或病例,而香港公营医疗系统非常集中,有很多不同病例,有助医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当经验,有助日后考专科试。

不会牺牲医疗水平 海外医生来港仍要经重重考核

林正财强调,政府不会牺牲香港医疗水平,海外医生来港仍要经过重重考核,首先要在海外通过执业试,来港后要通过医管局或卫生署的面试,其后要接受培训,期间会考核医生,医专亦会要求专科医生通过两至三次考试,医生若要升职亦需要通过全方面考核。

他指出,医生考试成绩好也不代表医术好,认为由上司透过病房工作表现评核较为准确,相信可聘请海外医生的四所公营机构会做好培训及评核工作,确保他们与本地培训医生水平相若。

对于政府拟设立“特别注册委员会”,负责制订认可医学资格名单,林正财称,法例清楚列明制订名单的准则,包括世界排名、课程内容及教授语言须与本地医学院相若。对于有人质疑委员会欠缺前线医生或病人组织代表,林正财指,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医生,4名由特首委任的成员中,3人须为医委会成员,而医委会成员可包括病人组织及消委会人士,委任时会有弹性,强调委员根据客观标准制订名单,社会毋须以阴谋论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