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周文港吁先发展大学城 邱达根倡设数码工作签证

撰文: 王晋璇
出版:更新:

立法会G19今日(4日)与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就《2025年施政报告》提交名为《寻求突破,开创新机:2025年施政报告建议书》的八大政策建议。成员之一的选委界周文港重点建议率先发展“北都大学城”,带动整个北都提速发展。另一成员,同为选委界的邱达根则建议推动十大科创政策,提出设立航天及海洋科研基金、工业企业总资助额提升至10亿元,并建议推出“数码工作签证”缓解科技人才荒。

G19召集人谢伟铨会后透露,政府对大部分建议持开放态度,认为内容务实可行。(周文港fb相)

周文港建议放宽八大非地生限额 成立专责办公室招才

周文港的《施政报告建议书》重点提出加快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枢纽、透过率先开发“北都大学城”以引领整个北部都会区的提速发展,引领整个北部都会区的提速发展,以及放宽非本地生限额和支持自资院校蓬勃发展。

其中建议注资20亿元,推出新一轮“杰出创科学人计划”、放宽“八大”及自资院校录取非本地生限额至“额外五成”,成立专责办公室招揽学生、学者,及支持自资院校发展。

邱达根促推科创政策 放宽科技人才签证

邱达根则提出十大科创政策方案。重点包括推动前沿产业,他提出争取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落户香港,并设立“航天科研专项基金”及“海洋科研专项基金”,支援本地大学与企业深化技术转化,吸引海内外顶尖科研团队来港,争取更多国家级实验室进驻。此外,优化“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大型项目提供最高10亿元两级配对资助,提升企业来港诱因。

为缓解科技人才短缺,他倡议推出“数码工作签证”(DigiPass)便利聘用大湾区科技人才短期来港,并放宽“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永居条件至“2年学习+2年求职+3年工作”,同步推动中港资历互认。其他建议涵盖加速落实百亿创科引导基金、提升政府数位治理架构,以及强化北部都会区发展协调,全面巩固香港创科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