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收费改革|多党冀增公私营夜诊 民建联:服务至凌晨两点
政府今日(25日)公布公营医疗收费检讨结果,急症室服务收费由180元上调至400元,但危殆、危急类病人免费,政府期望可令现时一些轻症病人不再到急症室。不过,不少意见认为现时因公、私营缺乏夜间门诊服务所致,立法会多个政党不约而同建议当局延长公营门诊服务时间或鼓励更多私家诊所提供夜诊,其中民建联更认为公营门诊可延长服务至凌晨一至二时。
民建联倡公营普通科看诊时间至凌晨
现时政府的门诊服务一般至下午五时,假日只有部分诊所提供服务。民建联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建议,公营普通科门诊若能提供夜间服务,看诊时间至“(凌晨)一、两点都好合理”,认为可令市民有更多选择,毋需在急症室收费加价后,只能转向收费相若的私家诊所。
梁熙形容,此次急症室收费调整属“大刀阔斧”,不少市民担忧不在安全网范围,要以昂贵的价钱看病。他认为当局可考虑调整豁免医疗费用的划线,除了领取综援人士、75岁以上长者等弱势社群可豁免医疗费用外,一些入息水平达到中位数、惟实际有困难的人士或单亲家庭也可获部分豁免,减轻他们的压力。
工联会指通宵门诊服务严重不足
工联会会长、行会成员吴秋北称,政府应确保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素。工联会选委界议员陆颂雄认为,政府要保证整体医疗投入不会减少,令有需要的市民可以负担调整后的收费。他认为,市民滥用公营急症室服务的情况不多,焦点应是通宵医疗服务严重不足,同时有夜诊的私家诊所极少。
陆颂雄希望医疗界鼓励更多西医提供夜间和通宵服务,又建议在即将推行的医健通App上,设置“一键附近候诊”功能,方便市民夜晚寻求诊所服务。“通宵诊所的价格大概五、六百元,不会比急症室收费贵很多,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或很少诊所营业。”
林哲玄:改革未见对公私营医疗协作有更多著墨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主席、医疗卫生界议员林哲玄表示,本次公营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全面,他支持放宽收费减免机制和增加受惠人数,他希望当局在公私营医疗协作上有更多著墨,例如私家医生应如何支援公营医疗服务;还有医管局与基层医疗的管治关系,指现时上层和基层医疗缺乏联动。
改革后,病人每次只能取四星期药物,惟专科门诊覆诊收费由80元加至250元,坊间关注会加重市民就医成本。对此,林哲玄表示,重复取药并不一定需要覆诊,“唔系每次都要睇医生”,指相关花费未必会大幅增加。
他重申欢迎调整收费后受惠人数增加,惟提醒当局要留意无医疗需要的长者拒绝出院、把“公立医院变成贵价老人院”的现象,提醒当局可与劳福局等部门商讨解决。
陈沛良:料会影响私营市场 冀提高私营医疗收费透明度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陈沛良认为,医疗改革并不容易,前线负责分流的护士需要时间熟悉、适应新制度,收费系统需要调整,市民也需要时间适应这种转变,循序渐进落实属合适。
本身从事保险业的他又相信随着公营医疗收费调整,亦会影响私营市场。对此,当局有必要同时提高私营医疗机构收费的透明度,才能令有经济能力的市民安心选择私营医疗体系,长远分担公营医疗系统压力。
林顺潮倡增设公营夜诊服务
曾在公营医疗系统工作的立法会选委界议员林顺潮支持医疗收费改革,他指,除危急、危殆类病人,其余使用急症室服务的收费上调至400元,可以调整扩大资源分配,优先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如有经济困难及最病重的患者。
他又希望政府考虑增设公营夜诊服务,分流非急症患者,因为不少市民因返工在白天难以就医,只能佢急症室处理非紧急问题,进一步加剧急症室挤塞。林顺潮认为,设立更多的夜间门诊,可让市民在便捷时段获得及时治疗,提升整个医疗系统的运作效率。
陈凯欣吁提供更多通宵门诊、夜诊服务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成员、选委界议员陈凯欣评价,今次公营医院收费的改革进取,惟各项费用的加幅大,料会改变市民的求医模式。她续分析说,急症室收费增加会推动市民选择普通科门诊,惟现时公院极少夜诊服务,举例有逾40万人口的深水埗区,也仅得长沙湾赛马会普通科门诊营运至晚上十点,有不少长者反映需在假日和夜晚寻求私营医疗服务。她促请当局为市民增加更多夜诊和通宵门诊的选择。
至于现时专科门诊和普通科门诊收费增加逾一倍,各项检查又要收费。陈凯欣担忧有市民为了省钱不及时做检查小病,最终酿成大病,“小事唔照胃镜,大病胃出血”,呼吁政府做足配套和教育。
狄志远:未有全面性医疗融资方案配合 忧令市民百上加斤
新思维社福界议员狄志远则指,一直以来,香港的公营医疗系统以“不让市民因病致贫”为核心理念,但随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年轻化及医疗成本不断上升,公营医疗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加。今日政府提出逐步提高急症室、普通科门诊、专科门诊及其他检查服务的收费。然而,在尚未有全面性的医疗融资方案情况下,贸然提高公营医疗收费,将引发一系列深远且负面的影响。对于基层市民、夹心阶层及长期病患者而言,会是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