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收地进展 宁汉豪:169亿土地补偿未支付、主要涉未厘清业权
政府全力发展北部都会区,其中的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需要收回私人土地。发展局局长宁汉豪今日(19日)向立法会交代收地进展,指截至今年2月底,已支付143亿元土地补偿,尚未支付的补偿金额大约169亿元。未支付补偿个案中,一半因为土地业权未厘清。
地产及建造界龙汉标关注,有原址换地失败、最终被收地的业权人暂未获得当局发放补偿,宁汉豪回应称,地政总署已吸取经验精简措施,不会覆核原址换地失败的业权。
宁汉豪今日(19日)在立法会回应龙汉标的口头质询时指,地政总署2023年11月起引入多项精简措施,以提高业权检查程序的清晰度和透明度,让已接受补偿金额的土地业权人,尽早收到补偿金。宁汉豪又指,政府在收地方面做了很多功夫,亦希望私人土地业权人参与,正积极研究鼓励业权人提早交出土地的方案。
政府已采取措施加快处理
宁汉豪又指,政府总共需要收回2498幅土地,涉及178公顷,其中第一阶段工程已经收回784幅、共计68公顷,第二阶段收回1714幅、110公顷。政府已向第一阶段的逾九成业权人、第二阶段的逾两成业权人支付补偿金,共计143亿元,现时还有约169亿元补偿金未支付。
至于未支付的原因,宁汉豪说,一半是因为土地业权未厘清、文件不齐全,另外一半是未能联络到业权人。为加快处理个案,地政总署已从2023年11月开始,推出一系列提高业权查核程序透明度的措施。
宁汉豪:原址换地若不成功 可以不再复查业权
龙汉标续提问,业界反映有业权人原本希望原址换地,但和政府未能就价格达到共识,故导致要收地。他指这部分人亦暂未收到补偿,询问政府会如何改良该制度。
宁汉豪说,龙汉标所指情况确实不理想,至于改善措施,就已对地政总署明确,政府再处理原址换地的申请时已查核业权,如果最后因为无法就补地价达到共识要收地阶段,可以不再重复查核业权,强调署方已经吸取了经验。
政府计划鼓励业权人提前交地
商界林健锋提出,财政紧缺之下,当局会否创新地提升业权人发展新区的意愿,除了原址换地,会否考虑不同地区换地、债券补偿等。
宁汉豪回应,近年政府在引用条例收地之外,做了很多功夫鼓励私人土地业权人换地,例如以前原址换地是要求业权人百分百拥有土地,现时在某些情况下九成拥有都可以,亦表明原址换地不只限于住宅、商业用地,可包括产业用地。
她补充,现时政府积极研究鼓励业权人自愿交出土地的方案,具体是根据政府发展公共设施的规划,提前交出土地,用土地价值去抵消原址换地的补地金额。“对业权人来说,他参与原址换地和将来的片区开发时,现金流可以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