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国家生态环境部正研究助港处理垃圾 包括运大湾区集中处理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特区政府去年5月宣布暂缓执行垃圾征费后,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曾称研究把本港部分垃圾运到内地处理。在北京出席两会的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正研究协助香港处理垃圾问题,包括将部分垃圾运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集中处理。

环境及生态局回应指,已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通过成立“无废湾区”建设专题小组,透过优势互补加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可回收物料的区域性循环利用,共同发展循环经济。

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称正研究协助香港处理垃圾问题(国家生态环境部网页)

身兼全国政协常委的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商台访问,指香港地方较小,正研究如何协助香港处理垃圾问题,其中一个选项是将部分垃圾运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集中处理,但仍有待讨论具体选址。“知道有些途径,我们现在也就在研究一些方法,但是我会和香港那边一起,看看怎么样把十五五的一些工作做好。”

垃圾征费措施在去年5月27日宣布无限期搁置。(廖雁雄摄)

至于特区政府去年5月宣布暂缓执行垃圾征费,黄润秋指,不太了解政策细节,但同意香港环保政策有改善空间。他又说,欣赏香港在生态保育方面的工作,指香港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用地,有足够生态空间及郊野公园,令他留下深刻印象。

本港的所有堆填区会在2035年停用(资料图片)

环境局:与大湾区城市探讨推进“无废城市”  推进焚化设施处理本地固体废物

环境及生态局回复《香港01》查询指,在国家生态环境部支持下,特区政府一直与大湾区城市探讨推进“无废城市”和绿色产业交流合作,加强将可回收废物作资源循环利用。局方表示,一月举行的粤港环保及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小组会议,该局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已通过成立“无废湾区”建设专题小组,透过优势互补加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可回收物料的区域性循环利用,共同发展循环经济。

至于香港本地的都市固体废物处理,局方表示正全力发展先进高效的现代转废为能设施网络,除了第一座在石鼓洲旁建设中的现代垃圾焚化设施I·PARK1,亦正全力推进发展I·PARK2,相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工程项目已于去年12月开展公开招标。

把本港垃圾运内地须符合指定法规

香港现时每日平均有逾1.5万吨固体废物运往堆填区。为达到2035年停用所有堆填区的目标,政府持续加强各项源头减废措施,又兴建转废为能设施。但去年宣布垃圾征费再度暂缓后,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指会考虑与大湾区城市合作,探讨在本身处理大湾区废物的设施,处理部分香港废物,有望降低处理垃圾的成本之余,提高效益。但他称,要将垃圾运回内地处理,牵涉出入境法规、要求和标准制定等,已与内地开始探讨,如有具体消息会尽快公布。

此外,安排必须顾及内地民情反应,若技术可行,仍须寻求中央批准,因内地对输入境外垃圾有严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