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回应司法改革 马道立指要有理据:赢不到官司就要改革非好理由
撰文: 彭焯炜
出版:更新:
近月不少涉及反修例示威的案件判刑引起争议,建制派连日提出要进行“司法改革”,例如参考英国设立量刑委员会,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早前亦引述前终审法院常任法官烈显伦指,是时候进行司法改革。
即将卸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的马道立今日(5日)会见传媒,多次被追问司法改革问题。他表示,司法机构并非反对改革,若有改善空间一定会跟进,但认为提出改革者须有细节、理由及理据,“如果说我不喜欢你今天的判决,想次次打官司时都一定要赢,如果不能赢才要改革,这不是特别好的理由,很多市民会觉得很难接受”。
+1
马官:不喜欢判决就指“法治已死” 难以接受
马道立在记者会开场发言时主动提到,有评论指香港变了很多,但强调司法机构的态度不变,法治作为香港社会的基石,期望社会需要尊重司法制度及法治。
如果说我不喜欢你今天的判决、昨天或明天的判决,所以你要改革,这不是特别好的理由,很多市民都会觉得很难接受。
马道立指,最近听到很多人说司法机构需要改革,“司法机构立场不是说是反对的,因为如有地方我们可改善,我们一定会跟进,这是我们很多年前的立场已提及过”。但他强调,“如果你说改革,要提及细节、理由及理据,为何及在哪里需要改革,如果有细节我们一定可以研究,但如果说我不喜欢你今天的判决、昨天或明天的判决,所以你要改革,这不是特别好的理由,很多市民都会觉得很难接受。如果你意思是,次次想打官司时都一定要赢,如果不能赢才要改革,这不是特别好的理由。”
他强调,任何人都可批评司法机构工作,但必定要有理据,认为若有人只单纯不喜欢法庭判决就指“法治已死”,他难以接受。
回应烈显伦:法律很复杂 需参考其他普通法地区案例
对于终院前常任法官烈显伦早前谈及司法改革时批评,法院“盲目固守一些难以理解、生搬硬套的道德概念和法律技术,并以此落实人权保护”,马道立只回应说,法律有时是很复杂的事情,所以要参考其他同样实行普通法地区的案例及做法,但他不欲评论烈显伦其他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