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营房屋改七三比 林郑称是力排众议 忧立会拉布成风险

撰文: 潘希桥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早(28日)出席电台节目时,提及房屋土地问题,指早前将公私营房屋改成七三比,在政府内部有反对声音,但她在力排众议下实行,强调并非不关心私楼。她又指一块生地变成熟地,立法会会否拉布拖延,是最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林郑日前在《施政报告》宣布,未来10个财年已觅得330公顷土地,兴建31.6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足够满足未来10年估算的公屋供应需求。

林郑日前在《施政报告》宣布,未来10个财年已觅得330公顷土地,兴建31.6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足够满足未来10年估算的公屋供应需求。林郑月娥今日在电台节目中进一步解释,指一块地要由“生”变“熟”,需要很长时间,包括收地赔偿、各种规划程序,例如将边缘绿化地改为住宅,交由城规会审批等,当中亦会面对司法诉讼。

对于未来10年内达标能成功落实有多大信心,林郑指最大风险是在立法会,因规划完成后,仍需由立法会审批基建项目的拨款,若每项基建都经历冗长的审批过程,甚至拉布,会成为不确定因素。

她又披露,早前将公私营房屋改成七三比,在政府内部其实亦有反对声音,但自己力排众议。她强调这不代表她不关心私楼问题,指出《施政报告》有不少加快私楼供应的措施,包括发展局会成立项目促进办事处精简程序,又指去年放宽按揭成数,帮助了数万个首置家庭置业。

对于正出售3,700个绿置居销情欠佳,林郑月娥说,目前尚处于拣楼阶段,可能最终会全数售出。她指自己曾到访过售楼处了解,得知绿置居卖得不好的原因,是单位不够大,说明市民在在出租公屋居住一段时间后,会希望换大一点的单位,但若然建大一点就变成了居屋,政府需思考,若有这种中间置业选项,应该是何种类型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