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DQ|一文睇清立法会全新形势格局 有一名议员命运最受冲击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政府昨日(11月11日)按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于原定今年9月立法会选举中,被裁定提名无效的现任议员杨岳桥、郭荣铿、郭家麒、梁继昌4人,即时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民主派其余15名立法会议员随即宣布总辞以示抗议,热血公民郑松泰、医学界陈沛然则会留任。
本届立法会DQ事件一浪接一浪,经过今次DQ后,立法会再减少19名议员,令原本70席的立法会,只剩下43名议员,除郑松泰、陈沛然外,其余清一色为建制派。这是回归至今,最大规模的立法会议员集体离任。
今次总辞对于未来大半年议会运作甚有影响,相信最受争议的“明日大屿”拨款、内地投票修例下,在欠缺民主派阻挠下,可以轻易通过。从表决议案角度,要数受最大影响的,可能是一名目前仍留任的议员……

▼民主派见记者 交代总辞决定▼

+1

流会机会大幅降低

本届立法会原有70席,经2016年梁游宣誓案、2017年梁国雄、姚松炎等4人被DQ、工联会何启明转任劳福局副局长、3名泛民拒绝延任,只剩下62名议员。今次DQ及总辞事件过后,议会更只剩下43名议员,其中41名是建制派。

现时议会法定人数35人,只要建制派有足够人数在席,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况且民主派不在议会中,即使没有足够人数在席,都未必会有人要求点算法定人数,流会机会大大减少。

对于议案的表决,影响相信亦不大,因为政府法案只须简单过半数即可通过,建制派有足够票数;而建制派同时控制分组点票的控制权,所以议会表决的总体形势料不受影响。

只不过,民主派于延任会期复会后,在会议过程中不断发言,拖延会议进行,这情况日后不会再出现,因此整体表决程序料会加快。当建制派完全控制议会,无人再做拖延工作,议案将进入“无人之境”。接下来要关注的,就是建制派于民生政策上能否发挥监察角色。

郑松泰表明留任议会,但他最终仍有机会被建制派DQ。(罗君豪摄)

建制派可掌控郑松泰命运

至于一些关键议题,《基本法》第23条立法属政府议案,要通过相当容易。只是基于实际原因,政府起草法案、咨询、三读等都需要一段时间,现届议会可能只剩8、9个月任期,应该来不及处理。况且,现时《港区国安法》已立,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宪制任务,已非优先工作。

政改方案则无论如何都过不了。因为《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订明,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如需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全体议员”仍是以70席为基数,所以须获47票支持。现时议会只剩43名议员(连同按惯例不会投票的主席梁君彦),政府亦表明不会补选,所以本届议会不可能通过政改。

有一项影响则是“似有还无”,那就是谴责动议,因为谴责动议只须在席三分之二议员同意即可。民主派仍在任时,连同郑松泰、陈沛然共有21席,刚好守住三分之一以上席位,令建制派无法通过谴责议员动议(假设梁君彦不投票以及被谴责者避席)。如今建制派拥有绝对优势,所有谴责动议都畅行无阻。当然,民主派议员总辞后,已不须再花气力DQ他们。

唯一受影响的,相信是仍留任的郑松泰。郑被指与去年7月1日冲击立法会案有关,新民党容海恩提出谴责动议,议案在去年12月12日大会通过后交付内务委员会处理,但因内会一度停摆,迟迟未有将有关事项放上议程,亦因如此,连交付调查委员会跟进的程序都做不了。民主派总辞后,建制派于议会内的工作料会非常顺利,届时郑松泰可能会陷入想留任,但最终都被迫走人的尴尬情况。

提出谴责动议的容海恩回应查询指,议案会跟从正常程序排序,不评论民主派总辞后会否加快进度。

▼林郑月娥记者交代DQ决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