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推“拉撒路计划”商香港未来 戴耀廷望解本土、泛民分歧
《新约圣经》记载,拉撒路死后在坟墓中过了四天,最终获耶稣基督拯救,奇迹一般的死而复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前副教授戴耀廷近日提出“拉撒路计划”,寓意对香港重生的盼望。
今日是占领运动928事件六周年,戴耀廷接受《香港01》专访时进一步讲解“拉撒路计划”的缘由和细节。他指计划希望募集约4000人,探讨香港未来蓝图,冀在过程中有反思、有得著。戴耀廷强调,计划不会谈及香港的地位和宪政问题,主要聚焦愿景,不会“踩红线”。
“当上帝关了一扇门,必为你打开另一扇窗”。由占领至今六年过去,戴耀廷未有放弃推进香港民主发展。卸下大学讲师的身份,他说,未来将落区举办社区工作坊及研究法律文化的工作,希望透过“拉撤路计划”著墨教育工作。
六年前的今日,占领运动在催泪弹的硝烟下爆发,成为香港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捩点;六年过去,物转星移,今日的戴耀廷因占领运动已失去教席,却“得着”一个新构想 —“拉撒路计划”。
戴耀廷在访问中表示,“拉撒路计划”与占中商讨日第二轮模式相若,同样是Open-ended(没限制)方式进行,但计划不会如占领运动一样有具体行动。戴耀廷称,讨论题目不会“定得太死”,参与者可就香港的未来自由地表达意见,强调计划仍处于初步阶段,稍后会与促导员和心理学家沟通。
戴耀廷期望计划能带来两个Outcome(结果),一个是香港未来的蓝图,包括讨论具体政策,提升社区参与度等;另一个是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的反思,从中冀处理大家的情绪,亦让大家学习“商讨的精神”。
他又指,题目或会天马行空,不过最重要是让大家有充份表达的机会。戴耀廷强调,计划不会讨论香港的地位和宪政问题,主要聚焦香港的未来,不会“踩红线”。
料计划半年至一年后实行 不设死线冀慢慢凝聚
对于商讨后会否有进一步行动,戴耀廷称会随计划进展而定,“可能会衍生一点新的东西出来,没有人可以说不让这发生”。他认为毋需急于推行计划,因筹备过程中要讨论不同方向和聆听不同想法,料要大半年至一年才会实行。戴耀廷重申,计划没有具体行动,故不会设下死线,相信慢慢凝聚会更有效。
“拉撒路计划”的想法始于占领运动后,戴耀廷直言,当时社会状况“未去到𠴱个位”,故当时发起了雷动计划和风云计划,希望让民主派在两级议会选举中取得突破。惟现时已没有选举,他认为是时候实践该计划,“选举35+要达到的效益已经达到,我们经常说希望揽抄,现在不用我们‘揽抄’,他们(政府)已‘揽抄’了,选举没了但都引起国际的关注。”
戴耀廷表示,计划现在较易“落地”,因区议会选举重挫建制派后,民主派在地区层面掌握了不少据点,加上地区人士外还有知识的群体,将地区和专业层面结合,“给我们有基础做这种形式的商讨,可以用不同的线将各人织在一起。”
占领运动“承前启后 ” 本土、泛民需时间建信任
六年前的占领运动,不少人认为催生一年前的反修例运动。戴耀廷形容,占领运动的作用是承先启后,“继承以前的社会运动,带动整个抗争运动,由合法争取转化为公民抗命的方式争取”。
反修例运动中,民主派支持者主张“和勇不分”方针,可是随政府宣布押后立法会选举一年,本土派、传统泛民就去留问题出现分岐。戴耀廷坦言,占领运动后两派处于互不信任的状态,“反修例运动建立到一些(信任),初选又建立到一些(信任),但这个信任不是坚实,又未至于撕裂。”他称大家对处理眼前状况的路线不同,需要时间重新建立信任,故希望“拉撒路计划”的商讨长远可处理双方的不信任、策略上的分岐和所衍生出来的纷争,“民主入面应该是这样,大家不要只有同一种声音,所以我不认为是不好的东西。”
面对国安法 戴:不会甚么都不做,但不会触红线
六年来政治环境历经巨变,戴耀廷不讳言民主运动的空间已被收窄,参与者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当港人坚固去争取民主,受到的打压就更大,但是打压更大,人们又会更加坚固去争取”。他称期间虽有低潮,但反修例运动、民主派初选等,反映港人仍努力争取民主,直到“港区国安法”落实,民主派遭受到的打压和反抗同样增加。戴耀廷把这种情况形容为“内恶性循环”。
除了内部循环,戴耀廷指,香港同时出现“外恶性循环”,当北京的打压增加,外国关注度就越高,这两个循环正正反映香港的抗争空间越来越少。“但我觉得香港人叻的地方是创意,空间没有了,可以有其他空间,挤牙膏个位挤不到(牙膏出来),就会在另一个位挤出来。”
民主派初选后,中联办和港澳办曾大力抨击办初选目的和行为。面对“港区国安法”到来,戴耀廷称不会触及红线,但不会因红线而甚么都不做,“若因惧怕红线而甚么都不做,会达到他们用威吓阻止人做事的目的”。”在急速变化的政治局势下,戴耀廷表示会在继续民主运动同时,避免给予政府借口指控他们违法。戴耀廷又指,若政府要打压他,其代价都会随之增加,既要承受内部的管治压力,亦要承受外国社会的制裁压力。
走入社区办工作坊 未来著墨法治教育工作
今年三月初,戴耀廷提出“法治已死”言论,此话出于法律学者口中,不少人大感惊讶。戴耀廷称,当时这种想法是随着警权问题和“港区国安法”而衍生,他觉得,不只是“法治已死”,更沦为“法治丧尸”。他又称,早前与港大学生倾谈时,有学生问及既然“法治已死”,为何仍需要教育法治,戴耀廷直言正因为教育工作才可令法治有重生机会,“不能说因为法治已死而不理会。”
卸下大学讲师的身份,戴耀廷将落区举办社区工作坊及研究法律文化的工作。他不违言,“占中后直到(今年民主派)初选的岗位都站得较前”,随选举完结,他反而希望透过“拉撤路计划”著墨教育工作。未来到底会如何?戴耀廷笑言,“是否做够了应该要停下来,到时再算,不过我还年轻。”
一直坚持信念的戴耀廷,走出了坚尼地城的象牙塔,走进了民间地区平台,仍会继续在不同领域“撒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