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2020】陈茂波派钱今揭盅 回顾历次手法和“特色”
香港市道在过去一年受反修例风波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双重冲击,市民终于等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百业萧条下,泛民建制多个政党难得形成“跨党派共识”要求全民派钱1万元。
虽然政府一直没有对外“松口”会否顺应民意开库,但外界普遍估计今次预算案派钱势在必行,民建联更一早提醒政府要以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勿要重蹈覆辙,重演去年关爱共享计划派钱的乱象。
政府自回归以来,曾于2011年全民派发6000元,以及2019年透过关爱共享计划派发最多4000港元的津贴,其中申请资格及行政方式都大为不同,若论最大的共通点,相信就是两次都是政府在民意反弹下“跪低”的结果。
曾俊华开全民派钱先河
2011年政府库房有千多亿盈余,时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决定在财政预算案中还富于民,推出涉款441亿的十项“派钱”措施,包括向平均月入低于1万元的市民的强积金户口注资6000元,结果被批远水难救近火,以及忽略无强积金户口人士的利益连建制派都倒戈倾向反对预算案。
申请方式:网上递表
最终曾俊华“跪低”宣布全民派钱,2012年3月31日年满18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即合资格,设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为分流行政手续,如果第二阶段才申请,可多拿200元,这可成为该次派钱的小特色。
当时政府通过银行向市民派发,每处理一宗申请,银行可收回15元手续费。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于2013年3月公布,有约612万人成功登记,即共发放金额370亿元,而支付银行手续费(约9,100万元),加上给香港邮政的手续费、宣传、增聘人手处理申请等,合共约2.058亿元,成本不菲。
攞钱方式:注入银行户口或取支票
虽然曾俊华当年派钱是出于社会压力而作的临时改动,亦无先例可参考,但落实过程尚算顺利。当时政府委托金管局与银行开会研究,敲定让有银行户口的市民,透过亲身、邮寄或电子银行交表方式由银行处理申请及注资金额到户口,一般会在登记后约十个星期内收取款项;没有本港银行户口的申请人,则需到邮局登记及领取支票,一般在约十二个星期内获通知往邮局领取支票。
特色之一:2,700人无取支票 政府省回7.3亿
该次派钱的另一特色,是有市民“有钱都唔攞”。埋单计数,最后约12万合资格市民未有在限期前登记而丧失领取资格,加上约2,700人在登记后未有在限期前领取或兑现6000元支票,政府最后省回约7.3亿元未有派出。
波叔补漏拾遗派钱4000元
而现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2019年宣布推出“关爱共享计划”的补漏拾遗措施,让未有在2018/19年财政预算案中受惠的俗称“N无”人士获派钱4000元,而退税少于4000元的市民亦可获发差额。
谁可申请?设四条件
申请全额4000元的人士除了要是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外,另需合符四大条件,包括通常居住香港、没有受惠于2018年至2019年预算案的派糖措施、无须缴交2017至18年度薪俸税、以及在香港没有物业。全港受惠人数约280万人,共发放金额110亿元。行政费逾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