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延绵半年的街头冲突 追溯十大新兴“关键词”源由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今日是12月9日,反修例风暴6月9日游行爆发至今刚好半年。在这6个月间,香港失去了一贯的和谐,警民冲突、街头打斗、破坏纵火,可悲地成为港人之日常;与此同时,不少新衍生而成的政治用语,亦不经不觉成为港人最耳熟能详的表述。本文收集了10个在今次示威浪潮中兴起的关键词,以及尝试追溯其源起。而部分词语是自网络散播,其源已不可考究。
须注意的是,这些词语当中,部分具有严重的人身攻击和侮辱成分,不论任何政见人士,都请斟酌阅读。

▼12月8日示威▼

+27

延伸阅读:【逃犯条例】反修例示威浪潮4个月 谁还记得1年前的香港日常?

1. “止暴制乱”

这四字由中央、特区政府,到警方记者会、亲建制人士及媒体身上,都经常见到。翻查资料,最先使用这四个字的,是8月3日的内地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题为《坚决支持特区政府止暴制乱》。内容提到香港当务之急是制止暴力、维护法治、恢复秩序,并强调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其后此口号被广泛使用。

不过,由于双方阵营都认为对方才是暴力的源头,故此民主派支持者亦会反过来利用这句口号指控政府和警察。例如8月18日民阵举办的流水式集会,主题便是“止警暴,制黑乱”;部分“黄丝”亦会讽刺特首林郑月娥为“旨暴制乱”。

2. “曱甴”论

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主席林志伟于8月4日发信,指示威者的破坏行为“人见人憎”、“害怕曝光”、“与蟑螂无异”。言论其后惹来争议,指将人类“非人化”,合理化对市民的攻击和羞辱行为,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江永祥承认相关称呼“不理想”,但指示威者亦会用侮辱性言辞称呼警察。

其后,这称呼被亲制网民和前线警员广泛使用,用作辱骂示威者、记者、示威现场的途人,甚至不同政见的人士。部分亲泛民阵营亦会使用这种称呼,回骂警察以及“蓝丝”支持者,衍生出“警甴”、“蓝曱甴”等用词。

警察队员佐级协会8月4日发声明,形容示威者是“暴徒”、“人见人憎”、“害怕曝光”、“蟑螂无异”。(声明全文)

延伸阅读:【逃犯条例】一声迟来的“撤回”:经历88天、至少41场游行示威

3. “popo”

这是针对警察的侮辱性称呼,取自警察的英文“police”。有指是取自大便的英文俗语“poopoo”。

4. “黑记”

这是相对于“黑警”而来的用词。“黑警”一词本身是用作形容警队之中的犯罪分子,但由2014年雨伞运动起,部分黄丝阵营人士会将他们认为行为不当的警察,称呼为“黑警”,随后这词语就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

在反修例示威中,现场记者经常近距离拍摄冲突场面,引来部分警察不满,不时与记者有推撞;另外,记者在站位、拍摄重点方面,经常和警察意见不合;警察亦会以有暴力示威者身穿反光衣混入记者为由,向记者群展开行动,引来记者不满,另有不少记者在混乱中被水炮车、催泪弹、胡椒喷雾射中。种种事件,导致现时警方和传媒关系紧张。

在示威浪潮初期,警方高层仍会为误伤记者道歉。不过其后开始愈来愈多亲建制支持者,在网上指控记者阻碍警察工作,甚至认为记者协助示威者,开始以“黑记”辱骂记者,在多场撑警集会中,亦经常有记者被围堵指骂和袭击。在近月的示威现场中,不时也有前线警员以“黑记”辱骂记者。

警察经常在示威现场主动攻击记者,早前有记者在警方记者会上,戴上贴有文字的头盔抗议。(陈浩然摄)

延伸阅读:【逃犯条例】与有心人对话解分歧? 那些年林郑与民间的三场对话

5. “火魔法/装修”

这是放火/破坏行为的代名词。反修例示威于8月起愈演愈烈,开始出现汽油弹、纵火、破坏商店等行为,支持示威者的网民会婉转地将放火称为“火魔法”、破坏称为“装修”。

不过纵火和破坏始终是刑事罪行,这种修饰词引起警方、政府、建制派的反感。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江永祥更在一场记者会中当场斥责:“乜嘢装修啊?系刑事毁坏,拉得,要坐监。”

6. “私了”

“私了”一词源于约9月中,即动私刑。9月14日,九龙湾淘大商场有亲建制人士挥动国旗及唱国歌,期间与不同政见人士打斗。警方到场后,被指没有制止及拘捕亲建制人士,仅拘捕亲泛民人士以及路过的青年。当夜起,不同政见人士打斗事件在各区明显增多。

其后,有网民利用“私了”的谐音,创作出“狮鸟”、“鶳(狮鸟二字的合成体)”等词语,并称此举为“召唤神兽”,在进行私刑期间,亦会有人举伞遮挡镜头。而随著暴力浪潮扩大,目前被“私了”的对象已由施袭者、与示威人士起冲突的士司机,逐渐蔓延到在示威现场搬走路障,以至是指骂示威者的人。

近月示威浪潮中,破坏、纵火事件不断出现,图为早前创兴广场小米旗舰店遭纵火。(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政策分析】特赦也可“be water”? 一盘沉重又尴尬的政治计算

7. “揽炒”

即“同归于尽”、“玉石俱焚”的意思。6月10日起,连登讨论区一个名为“我要揽炒”的用户,呼吁网友合作,取消政府官员和建制派的外国护照,其后“揽炒巴”多次发帖,展开各种针对高官和建制派的攻势,并将声音带到国际。

“揽炒”二字后来亦成为部分示威者的惯常用语,他们认为香港许多核心价值已遭到破坏,因此将矛头指向政府,认为要不惜付上代价,让社会乱局持续,迫使政府选择回应诉求或是继续乱下去。用英语来表达,就是“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8. “fact check/FC”

在纷乱的社会局面中,容易产生各种来历不明的资讯。Fact check(事实查核)在外国本身是常用的用语,意指媒体报道、政治人物的言论等等,要小心查核真假,找更多证据,以免误信谣言。

在《逃犯条例》修订风波中,示威现场经常传出不同的流言,有利“蓝营”或“黄营”的都有,但部分说法真假难辨,因此愈来愈多网民要求传播消息的人先fact check。不过亦有部分网民在传播消息时,只加上一句“fact checked”、“已FC”,但又不加上其他证据,令所谓fact check形同虚设。

“私了”事件近月不断出现。(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政策分析】林郑反问“肥彭”怎平息示威浪潮 可能问对了人?

9. “be water”

语出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龙,在电视剧《Longstreet》中的对白,原意叫人在武术方面不要执著于既定的套路,像水一样,按需要改变形态,既可流动,也可冲击,灵活变通。

在今次示威浪潮中,“be water”被示威者及亲黄丝网民广泛使用,呼吁示威者行动达到一定效果后暂时撤退,减低受伤或被捕的机会。

10. “黄色经济圈”

社会纷乱,除了街头暴力持续外,消费市场亦是另一个“战场”。商界过往一般被认为较亲建制,但自8、9月开始,陆续有亲民主派的网民组织起来,集合政治立场“偏黄”的商店,尽可能光顾他们,并抵制“蓝店”,形成“黄色经济圈”。

近月街头催泪弹和汽油弹横飞。(资料图片)

以上的词语,不少都具有攻击性,但复述它们并非为了宣扬仇恨,辱骂行为也绝不值得鼓励,而是需要提醒社会,香港在这半年中,已失去了往日拥有的和谐、包容,而变成一个政治立场行先,不同政见人士互相仇视、欲置对方于死地的大战场,既有的价值观急速崩坏。如此发展下去,对所有人均无好处。

“止暴制乱”的口号,提出至今已逾4个月,但香港的现实情况却是愈止愈乱,双方暴力都没有停止迹象,政府的民望不断探底,经济亦迅速滑向下坡。究竟如何才能令这场乱事平息,值得社会每个持份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