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从陈同佳案为起点回顾事件 看政府与民情如何转变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修订让香港人渡过不一样的暑假,市民一直要求撤回修例,但政府曾一度只愿表示条例“寿终正寝”,到了8月27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更表示不是不回应示威者诉求,而是“不接受”。然而到了今天(9月4日),林郑终于表明撤回修例。
事件由2018年2月香港男子陈同佳在台湾杀害香港女友潘晓颖的案件而起,继因港台两地并无司法移交协议,政府计划修例,引起社会强烈反弹,为香港投下一个政治核弹。
《香港01》整理了事件的时序表,让大家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过程中的转折变化,重组林郑的让步之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事件起因:陈同佳案

2018年2月17日

香港男子陈同佳在台湾杀害同行女友、香港女子潘晓颖。

2018年3月13日

台湾警方寻获潘晓颖遗体,陈同佳同日在香港以涉嫌盗用潘晓颖信用卡,而被警方拘捕及落案起诉。

2018年3月至7月

台湾士林地检署三度向香港政府提出司法互肋请求,均未得到回应。

2018年12月3日

台湾士林地检署正式通缉陈同佳。

陈同佳案是修例风波的起点。

2月政府推动修例,台湾表明不接受。

2019年2月12日

保安局在未有公众咨询之下,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建议采用“一次性个案方式”,处理中国内地和台湾等地区移交逃犯的要求。

2019年2月13日

政府正式宣布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删除原文之中引渡法例不适用“中国人民共和国或其任何部份(包含澳门和台湾)”的内容。

2019年2月21日

台湾回应如果《逃犯条例》修订是以“一个中国”为前提,台湾政府不会接受。

3月开始社会涌现反对声音

2019年3月4日

香港大律师公会发声明反对修法,指修法移除立法会审议的权力,同时没有加强法庭的监察权力,令事件无人问责。

2019年3月26日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公布《逃犯条例》修订,剔除破产和证券期货交易等9项罪行。

2019年3月31日

泛民发起首次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游行,大会指有1.2万人参加。

2019年4月1日

林郑回应指修例由行政会议通过,已经刊宪,并送交立法会审议,港府不会收回有关的条例修订。又形容游行中所提出的言论和口号完全偏离修例的目的和内容,不会收回修例草案。

同日商人刘銮雄提出司法覆核,质疑违反香港人权法案。

3月31日游行有1.2万人参加,可见当时仍未造成大规模民怨。(资料图片)

4月首读通过,反对声音大增

2019年4月3日

《逃犯条例》修订立法会首读通过,并展开二读。

2019年4月28日

民阵发起428“反送中,抗恶法”游行,大会指有13万人参加。

2019年5月7日

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表示,修订《逃犯条例》有可能违反《香港政策法》,包括港美现行引渡条约。

2019年5月9日

台湾行政院陆委会表示,不会在《逃犯条例》修法的前提下与港府协商,如果修法通过,在赴港、在港台湾人被移送到中国内地的威胁排除之前,台湾政府不会同意港府移交陈同佳。

中联办及外国发表“撑修例”言论

2019年5月17日

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与港区人大政协会面,表示中央坚决支持香港政府依法修例。

2019年5月21日

主管香港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与香港社团见面,表示“中央政完全支持港府修例工作”。

林郑重申政府有决心修例。

本土民主前线前召集人黄台仰,表示自己与李东升获得德国政治庇护。

时任英国外交部亚太事务国务大臣田铭祺(Mark Field)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会面,建议在条例加入具法律约束力的人权保障措施,以及延长咨询期。

2019年5月24日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去信港府,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

欧盟向港府发出外交照会(demarche)抗议修例,是欧盟首次向香港发出外交照会。

政府提出修订,市民仍不满

2019年5月29日

刘銮雄撤回司法覆核申请。

《路透社》引述3位匿名资深法官报道,指修例会令法庭承受来自北京的压力。

2019年5月30日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再提出6项修订,将移交门槛刑期由3年提高至7年以上,以及加入多项限制。

时任英国外相侯俊伟(Jeremy Hunt)和加拿大外长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发表联有声明,关注修例对两国公民的潜在影响,并指出可能会影响香港国际声誉和营商信心。

2019年6月6日

法律界3,000人黑衣游行,静默抗议修例。

黄台仰和李东升得到德国政治庇护。(路透社)

6月9日100万人游行

2019年6月9日

民阵发起反对修例游行,大会宣布人数约103万人。港府晚上11时仍表示会按原订计划进行二读。部份示威者凌晨计划进入立法会,在附近与警察爆发冲突。

台湾总统蔡英文发文,认为港人心声应被尊重,强调“一国两制”不会是台湾人的选项。

2019年6月10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游行已经明确显示公众反对修例,警告“一国两制”框架持续侵蚀,将危害香港在国际事务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有80多万市民参与支持修例的联署,充份说明主流民意支持修例。

2019年6月11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重申,中央坚定支持港府修例,对于美方发表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市民行动升级,罢工、罢课、罢市

2019年6月12日

立法会原定恢复修例二读,全港多间公司及学校罢市、罢工、罢课,示威者在金钟聚集,包围立法会要求撤回修例。下午警方以催泪弹、胡椒喷雾、布袋弹和橡胶子弹驱散示威者,警方以指事件是暴动。警方向中信大厦指定示威区发射催泪弹引起恐慌,全日有数十人受伤。

林郑接受《无线电视》专访时落泪,表示自己也是母亲,不能事事纵容小孩任性,重申不会撤回俢例。

2019年6月13日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国务卿每年检讨香港自治情况,确保《香港政策法》得到保障。

台湾总统蔡英文指《逃犯条例》有侵害人权的疑虑,亦侵犯中华民国主权,重申台湾不会接受,亦拒绝以修法为前提的个案移交。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接受《BBC》专访时,指中央从未指示或下令香港修例”,完全是由特区政府因应台湾谋杀案而主动提出。

2019年6月14日

多名行政会议成员表态,认为修例可以重新咨询。

反修例事件首名死者,200万人游行

2019年6月15日

林郑宣布暂缓《逃犯条例》修订,并重新咨询,又表示如何定性是警务处责任,自己赞成及同意暴动的说法。

35 岁黄衣男子在太古广场堕地身亡,是首次有人因逃犯条例事件死亡。

2019年6月16日

民阵发起大游行,大会指有200万人参与,并提出五大诉求,包括撤回修例,不检控示威者、反对暴动定性、追究开枪责任以及林郑下台。

林郑晚上发表声明就处理方式向市民致歉,令社会出现很大的矛盾和纷争,但没有直接表示撤回修例。

首次表示停止修例,但无表示撤回

2019年6月17日

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表示,政府在修例过程中的沟通和解释上完全失败,对林郑来说是很大教训。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强调中央充份肯定林郑及港府工作,并指中央支持暂缓修例,听取社会意见。

警务处处长卢伟聪表示,至当日为止拘捕15人,当中有5人与暴动有关。

医学界立法会议会陈沛然质疑,警方在急症室电脑取得病人资料,医管局晚上强调,从来没有医管局员工列印病人资料交给警方。

2018年6月18日

林郑表示自己在修例风波之中要负上很大责任,向全香港人真诚致歉,修例工作已经停止,未来不会有二读时间表,但仍坚持不用“撤回”两字。

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与中国副总理胡春华会面,强调必须尊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英联合声明》。

前特首梁振英首次公开评论,表示事件重创香港在国外的声誉,建议香港各大商会组团外访解释。

2019年6月19日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已向政府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提出意见,不建议今个立法会年度恢复国歌条例草案二读。

包围警总,众筹全球登报

2019年6月20日

多间大专院校学生会不满无回应诉求,宣布当日下午5时没有回应,就会号召行动升级,包括6月21日包围政府总部。

2019年6月21日

大专学界发动在政府外静坐,有市民响应。

民间发起不合作运动,有市民包围警察总部。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在网志道歉,承认政府修例工作有不足。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接受《Sky News》专访,强调中央对港府有信心。

2019年6月24日

数百人到湾仔税务大楼“接放工”。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张军表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G20峰会期间不会讨论香港问题,中方亦不容许讨论。

2019年6月25日

示威者发起“唔好意思”行动,就前一日在税务大楼造成阻塞致歉。

港人发起众筹,在G20峰会当日在9个国家多份报章头版刊登广告,6小时已筹得目标金额300万元。

七一前再有人因修例自杀

2019年6月26日

有市民在G20峰会前向19个国家驻港总领事馆递交请愿信。

民阵在爱丁堡广场举行“G20 Free Hong Kong”集会,集会结束后示威者再度包围警察总部。

警察员佐级协会指,如果医护人员认为警察阻碍医护工作,医管局应撤销所有医院警岗。伊利沙伯医院收到警方通知,取消派员驻守,并在警岗贴出告示称“如需紧急协助,请致电999”。

2019年6月29日

香港教育大学女学生堕楼身亡,梯间留下反对《逃犯条例》修订字句。

2019年6月30日

女子在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外天桥跳桥身亡,事前在网上留言“香港,加油。我希望可以看到你们的胜利。七一我去不了,其实真的绝望透了”。

七一冲击立法会

2019年7月1日

民阵游行在维园出发,由于立法会已被包围,游行终站改为遮打道,大会宣布游行人数约55万人。

包围立法会的示威者下午约5时撞破立法会玻璃,晚上9时进入大楼,一度与警方对峙。示威者其后进入立法会涂黑国徽、画像等,但未损图书。

泛民下午8时要求与林郑会面但被拒绝。立法会示威者在凌晨1时撤退,警方清场。

2019年7月2日

林郑批评示威者冲击立法会是违法暴力行为,强调警方会追究到底,仍然拒绝示威者任何诉求。

2019年7月3日

香港执业药剂师协会主席郑绮雯表示,催泪弹及胡椒喷雾含有化学物质,不能随便使用。

前特首董建华称他任内推行通识教育及改革中史科,是导致年轻人问题的原因,言论被教育界批评。

立法会前主席曾钰成表示,修例风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香港一直未能落实双普选,令社会怨气积累。

2019年7月4日

林郑约见科大学生会,对方拒绝出席闭门会议。

7月1日示威者冲击立法会。(资料图片)

示威活动遍地开花

2019年7月7日

九龙大游行掀起地区游行的序幕,大会宣布有23万人参与。游行完结后有人占据弥敦道,警方晚上约11时清场。

2019年7月8日

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呼吁张人辞任行政会议成员,由指自由党在6月9日游行后表态支持修例是错误,因领导层未有一致意见。

何韵诗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表演说,两度被中国代表打断发言。

逃犯条例“寿终正寝”

2019年7月9日

林郑表示修例工作完全失败,草案已经“寿终正寝”,但仍不使用“撤回”两字。她又澄清6月12日集会没有定性为暴动,但特赦有违香港法治精神。

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批评政府在修例事件犯下严重政治错误,低估香港人对内地法律制度的不信任,认为应该撤回草案,是罕有发表公开评论。

2019年7月13日

光复上水游行,聚焦水货客问题,主办单位指有3万人参加。

警方大放催泪弹,元朗白衣人袭击

2019年7月14日

沙田举行反修例游行,大会宣布有11.5万人参与。有示威者在游行后堵路,警方清场时在新城市广场爆发冲突,最少28人受伤。

新闻界举行黑衣静默游行,抗议警方多次在示威活动中阻碍采访。

2019年7月19日

35名前政府官员及知名人士以个人名义联署,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2019年7月21日

民阵再发起游行,警方将终点定为湾仔卢押道,大会宣布有43万人参与。

示威者其后向西环前进,喷黑中联办门外的国徽,警方发射大量催泪弹。

西环冲突未完,元朗出现大量白衣人,在街上及元朗西铁站内袭击市民,过程中有两名警员进站但立即掉头离开,经历约两小时仍不见警方到场处理。白衣人在稍后时间更重回元朗站,再一次袭击市民。

警察到场之后,被人拍到与白衣人有对话,亦与持有武器的白衣人走得很近但没有任何拘捕,其后更让白衣人乘车离开。

事件令市民哗然,更多市民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警察不满张建宗代为道歉/机场“和你飞”

2019年7月23日

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父母坟墓被破坏。

2019年7月24日

多个纪律部队发表联合声明,严厉谴责连串暴力,但警务处处长卢伟聪并没有参与联署,内容亦没有提及支持警方。

社会开始出现动用解放军的传言,特区政府表示有能力妥善处理,毋须解放军协助。

2019年7月26日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及多名高官见记者,张建宗表示元朗站袭击事件完全不能接受,又承认警方处理手法与市民期望有落差,愿意为此向市民道歉,言论引起部份警务人员不满。

航空界发起“和你飞”机场集会,并向游客展示新闻及影片。机场加强保安但未有警方驱散,集会最终和平结束。

728冲突,44人被控暴动罪

2019年7月27日

“光复元朗”游行收反对通知书,是警方首次向近期游行集会发出反对通知书,但大批市民仍到元朗,发起人表示有28.8万人到元朗上街。

警方下午约5时向未离开的市民发射多枚催泪弹。

2019年7月28日

有人发起“毋忘上环,追究上环开枪大游行”,警方仅批准遮打花园集会,下午示威者与警方爆发冲突,最终发射过百枚催泪弹,49人被捕。

2019年7月29日

国务院港澳办首次回应事件,表示中央坚决支持月娥及香港政府严正执法,坚决支持司法机构审判违法人士,称示威者暴力行为严重触碰“一国两制”的底线。

2019年7月30日

7月28日被捕的49名示威者之中,有44人被告暴动罪。

公务员史上首次集会

2019年8月2日

公务员史上首次发起集会,在遮打花园举行,大会宣布有4万人出席。

2019年8月3日

旺角再游行,主办单位指有12万人参与,有人将海港城外“五支旗杆”拆下及丢下海,令内地发起“护旗手”活动。

黄大仙居民不满警方进入港铁站拘捕,包围警察宿舍。

2019年8月4日

市民发起将军澳、港岛西“东西夹击”集会,主办单位指有15万人参与,示威者再与警方爆发冲突。

7区罢工集会,800枚催泪弹

2019年8月5日

“全港三罢”罢工、罢课、罢市,以及发动不合作运动瘫痪交通,港铁及机场服务受影响。

下午举行7区集会,有人占领马路,警方在多区发射共约800枚催泪弹,拘捕148人。

林郑表示部份人以暴力表达诉求,是妄顾他人自由权利,而扬言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是挑战国家主权,又批评示威者要玉石俱焚。

2019年8月6日

浸会大学学生会会长方仲贤在深水埗购买10枝观星用雷射笔时,被休班警员以“藏有攻击性武器”拘捕,引起市民不满。

2019年8月7日

国务院港澳办及中联办举行座谈会,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形容,香港正面临回归以来最严峻局面。

法律界发第二次黑衣静默行,要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超过3,000人参与。

2019年8月8日

地建会17个员会发展商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暴力升级。

8月5日警察在黄大仙发射催泪弹。(资料图片)

国泰受压,少女被射中右眼

2019年8月9日

中国民航总局以飞行安全为理由,要求国泰航空参与示威活动的人员停飞。

林郑召开跨界别会议后呼吁停止暴力行为,又指香港经济下行速度比沙士时期更严峻。

2019年8月11日

深水埗及港岛再有游行,晚上多区爆发冲突。尖沙咀有女子被布袋弹打中右眼。

葵芳站警方向站内发射催泪弹。

太古站警方在扶手电梯追打示威者,以及极近距离向市民发射胡椒弹。

此外,首次有传媒拍到有警察假扮示威者协助拘捕。

2019年8月12日

国务院港澳办称香港开始出现恐怖主义苗头,认为打击必须毫不手软、毫不留情。

市民在机场发起“黑警还眼”集会,机管局下午4时取消晚上所有航班。

《环时》记者被围:支持香港警察,你可以打我了

2019年8月13日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发表声明,表示有证据显示方违反指引,表示执法人员以国际规范禁止的方式使用致命武器,呼吁政府调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反驳称巴切莱特冈顾事实。

示威者在机场集会,包围内地男子,该男子称“我就是支持香港警察,现在你们可以打我了”,其后证实为《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

2019年8月15日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一系列支援中小企及市民措施,并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本的2至3%降至0至1%。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witter发文,指中国应该首先人道处理香港问题,是首次将香港事件与中美谈判挂勾。

维园流水式集会,女记者将军澳被斩

2019年8月17日

大团学界发动遮打花园“英美港盟,主权在民”集会,要求英国宣布中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以及促请英美国会通过《香港民主及人权法案》,制裁损害香港自治权的中港官员。

2019年8月18日

民阵在维园举行“煞停警黑乱港”流水式集会,由于市民太多,令港岛不少路面瘫痪,全日并没有冲突。由于是6月连场示威以来首个星期没有冲突,各界关注政府会否让步或表态。

2019年8月20日

英国驻港总领事馆任职的男子郑文杰(Simon Cheng),在8月8日从内地反港途中失去联络,其后证实被深圳公安拘留。

林郑见传媒时指,8月18日集会大致和平,并透露将会建立对话平台。

将军澳厚德邨往景林邨行人隧道内的“连侬墙”发生斩人案,女记者危殆。

2019年8月22日

10间大专院校学生会宣布,由9月2日起发动两星期罢课不罢学行动。

8月18日市民在大雨下参与维园集会。(资料图片)

香港之路

2019年8月23日

“波罗的海之路”30周年,市民发起在沿港铁港岛线、荃湾线及观塘线筑起“香港之路”,组成长达60公里的人链,组织者指共有13.5万人参与。

Google关闭210条YouTube频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中国试图以假新闻操纵舆论。

国泰港龙空勤人员协会主席施安娜被解雇。

2019年8月25日

荃葵青反修例游行未完即爆警民冲突,警方在杨屋道发射催泪弹,并出动水砲车。而晚上有警员在荃湾开枪,是两个多月来首次发射实弹。

2019年8月29日

民阵召集人岑子杰与反对民阵人士见面之后,在佐敦一间餐厅遇袭,同行友人受伤。

831游行前多人同日被捕

2019年8月30日

警方同日拘捕立法会议员谭文豪等7人,各人罪名不同,部份案件案发时间在6至7月。

民闻8月31日游行上诉失败。

2019年8月31日

大批市民到港岛游行或集会,范围由铜锣湾至中环,其后于湾仔爆发激烈动突。

2019年9月1日

有人发起“机场交通压力测试”,有示威者破坏港铁站设施,警方在多区搜捕。

动议撤回逃修例

2019年9月2日

《路透社》爆出林郑与商界会面的录音,称如果可以的话自己第一时间辞职。

2019年9月3日

林郑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示自己从未向中央提出辞职。

2019年9月4日

林郑宣布立法会复会后动议撤回修例,但仍拒绝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