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图辑】从暂缓到撤回 历时近三月 可平息民愤?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今日(4日)透过电视广播发表讲话,正式宣布撤回修订《逃犯条例》。6月9日,民阵宣布有103万市民参与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游行,可视为修例风波由议会内扩散到街头的重要一日;到今天为止共88日,期间发生至少41场大型游行集会,是回归以来持续最久,行动最激烈的运动。纷争固然是由于修例引起,但过程之中引发出市民更多的不满,一句迟来的“撤回”是否足以化解这场政治危机?摄影:梁鹏威、张浩维、郑子峰、卢翊铭、李泽彤、罗国辉、曾梓洋、罗君豪、余俊亮、叶家豪、梁焕敏、林若勤图片编辑:苏炜然

6月9日,大批市民参与游行,反对政府修订《逃犯条例》。(梁鹏威摄)
6月12日,警方施放催泪弹驱散示威者。(张浩维摄)
6月12日,防暴警察施放催泪弹。(梁鹏威摄)
6月12日,警方施放催泪弹驱散示威者,马路中心留下大量杂物。(郑子峰摄)
6月15日,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订《逃犯条例》。(梁鹏威摄)
6月16日,大批市民参与游行,要求“撤回”修订《逃犯条例》。(卢翊铭摄)
6月16日,市民途经太古广场,为堕楼男子梁凌杰献花上香。(郑子峰摄)
6月16日,游行人士企出了夏𢡱道马路,让出一条行车线让巴士通过。(郑子峰摄)
6月18日,林郑月娥“向每一位香港市民真诚道歉”。(李泽彤摄)
6月21日,示威者到税务大楼堵塞通道。(罗国辉摄)
6月21日,示威者包围警察总部,用雨伞遮挡闭路电视镜头。(张浩维摄)
6月21日,示威者包围警察总部,立法会议员邝俊宇在人群中发言。(罗国辉摄)
6月26日,市民在爱丁堡广场集会,希望引起国际关注,在G20峰会上讨论香港问题。(曾梓洋摄)
6月26日,一名据称是警务人员到警察总部上班,遭示威者包围,后来逃到平台,拾起水刮旁身。(李泽彤摄)
7月1日,大批市民出席七一游行,要求“撤回”修订《逃犯条例》。(卢翊铭摄)
7月1日,示威者冲入立法会大楼。(梁鹏威摄)
7月1日,示威者进入立法会会议厅,用喷漆涂黑区徽。(曾梓洋摄)
7月1日,示威者梁继平拉低口罩,发表宣言。(梁鹏威摄)
7月6日,光复屯门公园游行,游行人士手持利是,讥讽“大妈”收受金钱。(罗君豪摄)
7月7日,市民发起九龙大游行,警方在西九高铁站外架起大型水马阵。(余俊亮摄)
7月9日,林郑月娥表示《逃犯条例》草案“寿终正寝”。(梁鹏威摄)
7月7日,旺角一间舖头的玻璃窗化身成“连侬墙”。(李泽彤摄)
7月10日,大埔墟港铁站行人隧道被贴满了便条纸,成为“连侬隧道”。(卢翊铭摄)
7月13日,“光复上水”游行后爆发警民冲突,一名示威者被警察追至桥边,走投无路下打算跳桥逃走,幸好被及时捉住。该示威者其后被捕。(梁鹏威摄)
7月14日,“沙田大游行”后,警方进入新城市广场抓捕示威者,爆发严重冲突。示威者及警员互挥雨伞及警棍。(卢翊铭摄)
7月21日,游行人士市民不理原定的卢押道终点,继续前进去到中联办,并向国徽投掷鸡蛋和黑漆。(李泽彤摄)
7月21日,入夜后,警方由西向东推进,到朝光街位置,有长者戴上头盔,手持鲜花,站在警方防线前。(李泽彤摄)
7月21日,警方在干诺道中位置施放催泪弹。(罗君豪摄)
7月21日,大批身穿白衣人士手持藤条铁道,冲入元朗西铁站袭击市民。(香港01记者摄)
7月22日晨凌,聚集在南边围村的白衣人陆续散去,当时无人被捕。(香港01记者摄)
7月26日,市民发起“和你飞”集会,到机场示威。(叶家豪摄)
7月27日,元朗游行遭警方反对,但前来元朗的市民众多,占据了青山公路。(罗君豪摄)
7月27日,南边围村口,有村民往外观看。(香港01记者摄)
7月27日,警方攻入元朗西铁站,在站内用警棍追打示威者。一名警员的警棍曾被改装,警方称是“索带”。(曾梓洋摄)
7月28日,警方在西环上环一带清场,连续发射催泪弹。(郑子峰摄)
7月30日,市民包围葵涌警署,声援被捕及被起诉暴动罪的示威者。警员喷射胡椒喷雾驱散,亦有警员用长枪指吓示威者,未有开枪。(梁鹏威摄)
7月31日,市民在狂风暴雨中,声援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的示威者。(曾梓洋摄)
8月1日,金融、银行、保险界发起“自由不保 资金走佬”快闪示威行动。(李泽彤摄)
8月2日,出席“公仆㒰人 举民同行”公务员集会的人数众多,溢出遮打花园,企出了遮打道马路及和平纪念碑草地。(梁鹏威摄)
8月3日,“旺角再游行”演变成游击战,示威者去到红磡海底隧道入口堵路。(罗君豪摄)
8月3日,黄大仙大批街坊包围并指骂警察。(罗君豪摄)
8月3日,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黄大仙街坊。(余俊亮摄)
8月4日,将军澳游行,邝俊宇骑单车,协助游行人士开路前进。(张浩维摄)
8月4日,示威者去到铜锣湾崇光百货外堵路。(李泽彤摄)
8月5日,市民发起“三罢”和“七区集会”,黄大仙区集会有大批市民参与。(罗君豪摄)
8月5日,大埔示威者将挖泥车开到路中心堵塞交通。(曾梓洋摄)
8月5日,警方发射催泪弹,天水围轻铁站烟雾弥漫。(郑子峰摄)
8月5日,荃湾在入夜之后,一批白衣人持棍袭击示威者,引发双方混战。一名“落单”的白衣人遭示威者围殴。(余俊亮摄)
8月7日,大批市民去到尖沙咀太空馆外“观星”,用激光尝试燃点树叶不果,又在太空馆外墙划出光轨痕迹。(余俊亮摄)
8月9日,市民发起在黄大仙举行“超幽布施祈福除恶盂兰烧衣晚会”,期间有警员携警犬到场戒备。(曾梓洋摄)
8月10日,大批市民穿上黑衣,在大埔游行。(余俊亮摄)
8月11日,北角出现数百“福建人”,大部分身穿白衫或红衫,部分亦在身上贴有国旗贴纸。(罗君豪摄)
8月11日,尖沙咀有一名女子疑被警方发射布袋弹打中右眼,救护员上前为她急救。(梁焕敏摄)
8月11日,游行后一批示威者转战到太古,防暴警察和速龙小队到场抓捕,冲入太古港铁站,在扶手电梯位置对示威者不断挥动警棍。(郑子峰摄)
8月12日,大批市民前往机场示威,抗议警方疑用布袋弹打伤女子右眼。由于交通挤塞,不少市民从东涌徒步行入机场。(曾梓洋摄)
8月12日,由于大量市民涌入机场示威,机管局宣布除已完成航班登记程序的离港航班,以及正前往香港的抵港航班外,当日其余所有航班取消。(曾梓洋摄)
8月13日,示威者怀疑付国豪的身份,于是将他绑起,并一度拳打脚踢。其后证实付国豪为《环球时报》记者。(余俊亮摄)
8月14日亦是农历七月十四,市民发起“激光烧衣祈福”,在深水埗警署对面马路燃点香烛祭品。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烧衣的市民。(罗国辉摄)
8月17日,教协发起“守护下一代 为良知发声”教育界游行。游行人士塞在德辅道中等待出发,警方其后开放花园道的行车线疏导人流。(林若勤摄)
8月17日,“光复红土”游行,示威者去到“民建联九龙城支部”投掷鸡蛋。(梁鹏威摄)
8月18日,民阵的“流水式”集会,市民在高士威道缓缓移动。(卢翊铭摄)
8月18日,民阵的“流水式”集会,市民经过崇光百货。(郑子峰摄)
8月18日,民阵的“流水式”集会,市民沿金钟道往西行。图片以慢快门拍摄。(罗君豪摄)
8月21日,721元朗白衣人袭击事件发生一个月,市民到元朗站静坐。图片以慢快门拍摄。(曾梓洋摄)
8月23日,市民发起“香港之路”,沿港铁港岛线、观塘线及荃湾线各站组成“人链”,仿效1989年8月23日的“波罗的海之路”。(余俊亮摄)
8月23日,市民响应“香港之路”人链活动,爬到狮子山上,用电筒和手机灯点亮了山脊线。(李泽彤摄)
8月24日,示威者游行到九龙湾零碳天地附近,锯断智慧灯柱底座,并用绳索将它拉倒。(罗君豪摄)
8月24日,“观塘游行”再爆警民冲突,警方在伟业街发射多枚催泪弹。(罗君豪摄)
8月25日,警方首次在实战中出动水炮车。水炮车在杨屋道向水马路障射水。(余俊亮摄)
8月25日,示威者在杨屋道投掷燃烧弹。(李泽彤摄)
8月25日,众安街沙咀道交界,警方与示威者爆发冲突,示威者追打警员,6名警员拔枪,1人向天开枪警示。(李泽彤摄)
8月28日,市民出席集会后,游行到太古广场,为多名因社交网站言论,或参与游行示威遭解雇的国泰港龙员工,向太古集团作出抗议。(李泽彤摄)
8月28日,“MeToo集会”中,集会人士用紫色玻璃纸覆盖手提电话补光灯,照出紫色灯海。(张浩维摄)
8月31日,警方在政总外出动水炮车,射水驱散示威者,一开始是发射无色的水,之后转射蓝色水剂。(李泽彤摄)
8月31日,示威者退到轩尼诗道庄士敦道分叉口,筑起路障并放火焚烧。(罗国辉摄)
8月31日,警方在港铁太子站追截示威者,在月台及车厢喷射胡椒喷雾和挥动警棍,当时月台及车厢都有其他乘客。(余俊亮摄)
8月31日,警方搜查港铁太子站内市民,并拘捕多人。(余俊亮摄)
9月1日,示威者沿机场路步行出东涌,上方有飞机飞过。(曾梓洋摄)
9月1日,示威者沿北大屿山公路步行离开东涌。(曾梓洋摄)
9月2日,玛丽医院医护人员发起“玛丽之路”组成人链,在玛丽医院内三栋大楼之间的三角形天桥默站。(余俊亮摄)
9月2日,大批中学生出席中环爱丁堡广场的罢课集会,当中不少都穿着校服。(罗君豪摄)
9月2日,有大学生头戴头盔,出席中大百万大道的罢课集会。(曾梓洋摄)
9月2日,市民去到太子站外献花。(余俊亮摄)
9月4日,林郑月娥透过电视广播,宣布正式撤回修例草案。(曾梓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