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30关键人物今安在? 生死故事述说民主梦未圆
撰文: 沙半山
出版:更新: 胡耀邦被视为中共改革派人物,今年是六四30周年,亦是他逝世30周年。胡耀邦在改革开放后,成为邓小平的左右手,主张推行民主开放的政治改革,虽然受到保守派指责反对“资产阶级化”不力而被迫辞职,却受到知识分子和年轻人支持,以致他离世后引来大量北京市民和学生悼念,更触发数以万计学生和工人占领天安门广场示威抗议,最终演变成“八九民运”和6月4日镇压的“六四事件”。(支联会提供) 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与前任胡耀邦一样,是改革派领导人,他主张与学生展开对话,曾到天安门广场,劝谕学生离开,亦是领导层中最不主张中共派出坦克车镇压要求民主的学生。后来,他当局被定性为犯下了“严重错误”,要将其名字在历史中抹掉,他遭撤职后亦被软禁多年。2005年,赵紫阳因中风逝世,享年85岁。 (Getty Images) 与赵紫阳相反,在六四事件期间,李鹏是主张对天安门学生做出强烈回应的高层领导者之一。 六四前夕,时为中央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电视上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宣布在北京部分地区戒严,惹起天安门广场的学生不满;李鹏在1993年连任国务院总理时,反对票多达210张。(Getty Images) 2010年,由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之子鲍朴,声称是根据李鹏在六四期间的日记手稿编辑而成的《李鹏六四日记》中提到,李鹏曾说:“对于那场动乱的结论,中央早已作出决定,决不允许翻案。”2003年3月,74岁的李鹏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淡出权力核心。(路透社) 谈起八九学运,无人不识“王丹”。这名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在89天安门民运中走在最前线,与吾尔开希和柴玲等担起学生领袖之一,他亦与其他人以个人名义发起绝食请愿,有关行动其后成为学运的转捩点,引发各界声援,学生运动转为全民运动。(美联社) 王丹在全国通缉21名学生领袖名单上名列第一,他最初没有如吾尔开希、柴玲等马上往外国逃亡,而是选择留在国内躲藏,多次逮捕入狱,直至98年以保外就医名义流亡至美国。今天,王丹仍心系当年的民主梦,去年在美国成立智库“对话中国”,他形容从是“建设性的反对派”的角度出发,推动中国向宪政民主的转型。(路透社) 封从德亦是成功逃亡的学运领袖之一。1989年出任保卫天安门广场指挥部常委,他在64当日清晨主持会议,宣布留守的学生撤离广场的决定。六四后封从德也走上流亡之路,与另一学运领袖、1988年已结为夫妇的柴玲逃难至法国。(路透社) 封从德与柴玲到了法国后,柴玲又辗转到了美国,二人随即离婚,封从德继续留在法国读完了博士学位,现居于美国三藩市。封从德今年出席台湾一个六四研讨会时,直言1989年发生的学运并未想过要推翻中共,“过不了专制的大山就不可能成功”。2019年6月2日,封从德从日本乘飞机往香港,准备出席六四三十周年烛光悼念晚会,但被香港入境处拒绝入境并原机遣返,封批评“一国两制”是“完全骗人”。(资料图片/许陈品摄) 六四事件期间,陈希同(左)担任北京市长,角色颇具争议性。他曾以北京市长兼国务委员的名义,在“关于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情况报告”,把学生运动定性为“暴乱”,当局镇压是“平暴”,但后来在接受访问中却称对六四流血事件感到遗憾,表现出忏悔之意。几年后,陈希同因卷入腐案而引咎辞去北京市委书记职务,在江泽民担任总书记期间被判贪污,成为首个因腐败问题而落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2013年,陈希同病逝,终年83岁。(路透社) 在学运初期,刘晓波身在美国作访问学者,但惊闻国内情况后,迅即参与海外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声援活动,其后甚至回国,亲自到天安门广场支持静坐的学生,并以绝食呼吁中共与学生对话,反对武力镇压。当解放军包围天安门广场准备清场时,周舵及侯德建与军方谈判,说服大批学生安全撤离,减低伤亡,被誉为“广场四君子”。(Getty Images) 六四关键人物流散东西,刘晓波却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影响中国的民主进程,惟他曾多次被捕。2010年,刘晓波获得全球崇高的诺贝尔奖和平奖,但因身在圄囹未能领奖,直至2017年,被监禁八年多后的刘晓波在狱中患上重病,“保外就医”后不久逝世,挪威诺贝尔颁奖台上的空椅将永远空着。(野渡Twitter图片) 六四期间,杨尚昆是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是邓小平执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六四事件后,邓小平将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交给中共总书记江泽民,杨尚昆续任军委副主席。他于1992年陪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谁不改革谁就下台”的讲话,被指是冲着对改革犹豫不决的江泽民。他其后被夺去权力,于1998年逝世。杨在六四事件的角色特殊,有指他支持赵紫阳不主张对学生动武。(Getty Images) 1989年的周锋锁,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于八九民运期间担任北高联常委,并成立天安门广场“学运之声”广播台。镇压后成为21名被通缉学生领袖之一,排名第5,后入狱1年。他于1995年获准出国到美国芝加哥进修,现居于美国纽约旁之新泽西州纽瓦克,专注运营他于2007年创办之组织“人道中国”。周锋锁是其中一名近年能踏足中国及香港的民运人士,2014年六四事件25周年,他于6月2日持美国护照成功入境北京,重返木樨地、建国门、天安门广场等地,6月3日晚被警方发现并驱逐出境。他后来透露,2007年和2010年曾顺利回国。同年香港爆发“雨伞运动”,他于11月初入境香港,在金钟占领区逗留7日后返美。(Getty Images) 一名身穿白衬衣、黑长裤的人拿着袋子,面对着一排坦克车。这经典一幕纪录了手无寸铁的平民,如何与强权对抗,究竟这个白衣人是谁呢?外间流传他叫“王维林”,是出自英国小报,来源并不可靠。虽然未能确认名字,亦不知今日下落,但“坦克人”仍然留在不少人的脑海里,包括拍摄他的时任美联社的韦德纳(Jeff Widener)和其他香港和外国记者。韦德纳形容“坦克人”至少两次去阻挡坦克并爬上砲塔与一名坦克乘员交谈,最后他被数名蓝衣男子带离了视野。事隔三十年,见证六四的韦德纳认为,“中国是时候向前走,承认做错、坦白真相,向相关家属交代他们亲友的遭遇,令家属终可放下。”(路透社) 1989年的柴玲,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四年级学生,担任天安门绝食指挥部总指挥、保卫天安门广场指挥部总指挥,与另一名学生领袖封从德曾为北京大学学生,并结为夫妇。事后她获“黄雀行动”保护,偷渡香港后再赴法国,惟翌年两人转到美国后离婚。柴玲于1993年自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硕士毕业后,加入波士顿跨国管理咨询企业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并认识共和党人Robert Maginn,两人于2001年结婚,并成立高等教育电脑软件供应商尖子班(Jenzabar),经营至今。(Getty Images) 柴玲于1989年5月28日接受美国记者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采访之内容,曾引发“期待流血”争议。2012年,已信奉基督教的柴玲提出宽恕六四时主导血腥镇压的中共领导人邓小平、李鹏等,引发王丹等民运人士不满。(路透社) 丁子霖(1936年出生),“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之一,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5年60岁前退休。六四事件中,她的17岁儿子蒋捷连跳窗离家经木樨地往天安门广场时中枪身亡,被视为6月3日晚解放军向天安门广场推进过程中有开枪并造成无辜市民伤亡的重要证明。2004年她与失去了19岁儿子的张先玲、失去了丈夫的黄金平同时被拘捕,当局指其“参与了外国势力支持的非法活动”,获释后一度被软禁,电话遭监听,其名字长期被中国大陆网络审查屏蔽。(美联社) 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选出“60年来的60名亚洲英雄”,丁子霖榜上有名,对她的颁奖词为“一位心碎的母亲为揭露天安门事件的真相而战斗”。丁子霖的录音多次在维多利亚公园纪念烛光晚会上被播放。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前夕,年届83岁的她,据报被当局要求离开北京,前往家乡江苏省无锡市暂住,直到六四过后才能返京。(美联社) 方励之,前共产党员,天体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参建国内高校首个天体物理实验室。1989年爆发天安门民运后,方撰写《中国的希望和失望》,以大字报形式在北大发表。他在民运中支持学生,被《人民日报》称成为“反革命暴乱中进行大肆煽动和幕后策划的重要人物”,与妻子李淑娴一同被当局通缉。(中央电视台画面) 方励之其后于美国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协助下逃入美国大使馆,再经外交斡旋获“宽大处理”放行流亡美国,在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活跃于学术圈,2012年逝世,享年76岁。逝世前仍处于学术活跃状态,每年皆有若干学术论文发表。(Getty Images) 浦志强(1965-),学运期间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曾穿上有“办报自由、结社自由”等标语的上衣游行,亦是广场绝食行动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六四镇压中幸存后,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及律师资格。(Getty Images) 2000年代起,浦志强成为国内著名维权律师,为“中国农民调查案”、“南方都市报案”,调查四川地震豆腐渣工程被捕的“谭作人案”,以及“艾未未税务案”等敏感案件作代理。自89年起,每年6月3日,浦志强都到天安门广场悼念,又每年致电“天安门母亲”丁子霖慰问。2014年因出席六四研讨会被捕,翌年被控煽动民族仇恨罪、寻衅滋事罪,被判监三年、缓刑三年。今年1月1日,浦指丰台新村司法所宣告对他解除社区矫正,接下来将对他“施以三年的继续帮教”。(路透社) 1989年,方政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他积极投身学运。于6月4日清晨6时,他沿西长安街撤出天安门广场,当时因为救学妹,被坦克碾断双腿。学运后方政于1992年的中国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赢得男子标枪及铁饼冠军。本来他希望以全国冠军身份,参与1994年在北京举行的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惟因其残疾原因是“六四”而被拒参与。他于2009年初在封从德、周锋锁等人协助下,到美国三藩市申请政治庇护,2012年获支联会赞助抵港参与维园烛光晚会。(路透社) 李禄1966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父母因唐山大地震丧命。学运期间,年仅23岁的李禄担任天安门广场副总指挥,并于89年5月21日与当时的南京大学同学赵敏结婚,上演著名的“广场”婚礼。学运结束后,他经香港逃到巴黎,及后流亡美国,他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多个学位,1993年开始涉足金融界,并得到股神巴菲特的青睐,于2010年一度有传成为巴菲特接班人。2010年9月,巴菲特访华,李禄持美国护照随行,成为首名公开重返中国的被通缉学运领袖。支联会前主席司徒华生前大赞李禄不忘本,又称他多次捐款予支联会。(路透社) 侯德健(右一)是台湾著名音乐家,风靡华人世界的〈酒矸倘卖无〉和〈龙的传人〉也是出于他的手笔。1983年,他只身前往中国大陆发展歌唱事业,学运期间他与刘晓波共四人发起绝食,因此被称为“天安门广场四君子”。六四被捕,之后被驱出境。1989年8月,他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官媒访问,称天安门广场清场时看不见有死人,但他并无否认其他地方有大批市民中枪死亡。2011年,他在北京鸟巢举行的“滚石唱片30周年演唱会”,演唱《龙的传人》,成为他在“六四”后首次在中国大陆公开献唱,2018年创作歌颂习近平的歌曲《中国梦》。《香港01》记者曾成功联络侯德健,但他婉拒受访。(路透社) “六四”过后,21名学运领袖被北京市保安局通缉,张伯笠是其中之一。学运期间,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于学期后期担任天安门学生运动副总指挥。事后他逃到中苏边境地区,被一个农村家庭收留,收留他的两姊妹笃信基督教,明知张是通缉犯也向他传福音,这次是他首次接触基督教,奠定他后来成为牧师之路。他于89年的圣诞夜逃亡苏联,惟苏联拒绝他过境并秘密遣返中国,最终他匿藏于黑龙江的荒原。1991年,张伯笠逃亡香港,向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申请政治庇护,成功流亡美国,后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访问学者,于2000年成为牧师,成为在华人社会有名的布道家。(法新社) 王有才(1966-),1989年时为北京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参加学运并被选为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会秘书长。学运遭镇压后被通缉,他辗转内蒙、上海、广州等地,终于8月于浙江温州被捕,被控“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监禁4年。获释后于,王有才于1998年再次因筹组登记中国民主党浙江委员会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11年。2004年获准保外就医赴美,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Fairbank Center)访问学者,近年接受访问时称自己已淡出民运。(美联社) 现年72岁的周舵(左一),八九民运期间,时任内地最大科技民企四通集团的高层,此前曾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最初希望借助学潮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到6月2日,他与刘晓波、侯德健、高新在天安门广场发起绝食,声援学生运动,得到“天安门广场四君子”的称号。六四清场前,周舵黑夜中与戒严部队的军官谈判,协助留守广场上约3000名示威者撤离。(支联会图片) 六四后周舵被捕,关押近一年后获释,惟一直被监视,1992至1994年到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系担任访问学者,但他没有如其他民运领袖一样,流亡外国,而是决定回国。周舵目前仍留在北京,不时在网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等敏感话题,仍继续被监视。他坚持每年6月4日,留在北京家里绝食一日,以示悼念。(罗君豪摄) 现年51岁的吾尔开希,是当年八九民运的学生领袖,就读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1989年5月18日,年仅21岁的他身穿医院病人服、作为学生代表与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见面对话,当面打断李鹏说话一幕令其名声大噪。六四事件后,吾尔开希排在被通缉21位学生领袖名单的第二位,辗转从甘肃兰州乘坐军机到港,并于香港组织的“黄雀行动”协助下逃到法国再抵达美国,开始其漫长的流亡生涯。 中国从未撤销对其发出的通缉令。(GettyImages) 吾尔开希(左一)流亡美国时,曾在哈佛大学进修,并认识了赴美留学的现任台湾妻子陈慧玲,之后离开美国前往台湾定居及结婚生子。他曾针分别于2014年及2016年,宣布参加台中立法委员补选和立法院大选,但最终均退选。目前担任时事评论员和专栏作家,于今年3月涉嫌酒后驾驶电单车被捕,最后被台北地方检察署裁定处分缓起诉一年,罚款6万元新台币。(路透社) 人称“华叔”的司徒华,殖民地时期因积极投身教育界工运,一度被中共视为统战对象,而六四事件成为其一生转捩点,当时他愤然与李柱铭一起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并牵头多个民间团体策动香港市民支持学运,成立“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简称支联会。司徒华其后与其他人发起“黄雀行动”,拯救多名民运人士,江湖地位崇高,被喻为香港民主派元老及精神领袖。直至2004年,他宣布不再参选立法会选举,把精力集中在支联会上。(支联会图片) 身为支联会创会主席的司徒华,是每年六四烛光晚会的灵魂人物。司徒华(右二)其后虽然身体抱恙,但仍坚持坐轮椅出席晚会,直至2011年,推动民主多年的他因肺癌去世,其葬礼以六长四短的钟声响起作开首,寓意“平反六四”。(美联社) 现年78岁的严家其(右),曾任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并在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工作,在六四事件后被指是“黑手”。他在国内成为首要的通缉犯;但严家其在国外却赢得国际声誉,同时获选新成立的民主中国阵线主席,成为推动中国民主运动的精神领袖。(Getty Images) 严家其最近表示,30年来天安门母亲一直向当局要求真相、问责,惟中方却置若罔闻,直言“中国30年可以说是没有正义。”严家其更与学生领袖王丹、海外民运领袖王军涛等人起草了《第二次新文化运动宣言》,反对中国出现帝制复辟的现象。台北的六四研讨会,有播放他的讲话。(资料图片 / 许陈品摄) 1989年6月3日晚上,朱耀明在香港参加一场婚礼,同桌的是曾赴北京采访八九民运的记者,当时婚宴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大家一直关心北京的局势。及后,朱耀明决定与司徒华、岑建勋等人展开长达多年的秘密行动,又名“黄雀行动”,协助被通缉的民运人士离开中国。朱耀明曾在访问中透露,行动中成功拯救300名民运人士。30年来,朱耀明寻求公义的心不变,今年4月占中案判刑,朱因“串谋公众妨扰”罪成,判监16个月,获缓刑2年。(资料图片 / 曾梓洋摄) 提起当年香港支援天安门学生,不得不提《民主歌声献中华》筹款,以及担任大旗手的岑建勋。他还亲身与李卓人带着200万元捐款送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有份筹组支联会,曾任副主席。香港营救流亡民运人士的“黄雀行动”,取名缘由有不同版本,其中一个说法就是1991年6月岑建勋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提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取名。他是整体黄雀行动的创立者和指挥者。(支联会提供) 2009年,岑建勋重谈六四,首次透露其参与黄雀行动后,一直被禁止返回大陆,直至2004年7月通过前特首董建华的帮忙,才获北京发出一次有效的回乡证。2004年后,岑建勋能自由进出中国内地,并在内地多个城市投资院线及戏院。目前,岑建勋仍然活跃于演艺界,亦偶有为重要政治议题发声,例如2012年高调反对港府硬推国教科。(路透社) 学生领袖之一的熊焱(中),1985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直至六四爆发后退党。熊焱其后被当局列入通缉名单内,及后在内蒙古自治区被捕,他在1991年出狱,翌年流亡美国并加入教会。熊焱其后在波士顿一所神学院进修神学,任美军驻伊拉克的随军牧师。直到六四20周年,熊焱前往香港出席记念晚会,这是他自1992年逃离中国后,首次成功入境香港。(美联社) 香港著名演员邓光荣是最早期的“黄雀行动”策划人之一。司徒华或在其回忆录《大江东去》中证实,邓光荣主动联络他,表示愿“无条件”协助营构民运人士。结果邓光荣凭借其江湖人脉,介绍不少“中间人”出手相助,在“黄雀行动”中负责联络走私犯,协助民运人士经海路路线逃来香港。(视觉中国) 八十年代乐坛“天后”梅艳芳凭借其在娱乐圈的号召力,于六四镇压前,在极短时间内号召演艺界大批歌手参与民运筹款活动《民主歌声献中华》,共筹得1,300万善款。六四事件发生后,梅艳芳协助内地救人行动的部署,本人亦捐钱支持营救。当民运人士来港后,梅艳芳曾往安全屋探望,司徒华形容她为民运“出钱又出力”。(支联会图片) 梅艳芳因其政治立场被内地封杀,一度影响其演艺事业发展。她曾被问及会否怕被秋后算帐,她的回答是:“要算咪算,人算不如天算。”她于1993年接受传媒访问时谈及对中国的看法,自言不敢说立志帮中国人,但希望为中国人做一点事。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因病离开了我们,学运领袖吾尔开希特意来港出席她的丧礼,并有多个海外民运人士向送上花圈致意。(路透社) 1989年5月21日,北京宣布戒严翌日,香港百万人参与声援北京学运的游行,李卓人是游行组织者,支联会亦在游行中成立。5月30日,李卓人联同另外三名代表,带同百万港元捐款赴京支援学生,至今仍被人常提及。六四事件发生后,李卓人在返港航班上被公安扣押下机,三天后才获释返港,捐款亦被充公。(资料图片/高仲明摄) 支联会当年找来人称“六哥”的商人陈达钲,协助“黄雀行动”的营救行动。陈达钲负责“行动组”,收到民运人士名单便策划救亡路线,共救出300多人,其中133名由陈达钲于1989至1990年期间偷运渡港,当中包括李录、封从德、项小吉、王超华等著名民运人士。他的两名参与“黄雀行动”拯救行动的弟兄后来被内地拘捕,陈达钲为换取公安放人,选择退出“黄雀行动”。陈达钲近年接受访问忆述当年黄雀行动细节。(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