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关税地位·专访】苏锦梁两年前赴美斡旋:纵收紧难损港声誉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日前发表报告,建议美国商务部将香港与中国大陆视为同一个关税区,限制潜在军用化的高科技输港,以确保美国利益。
事件引起本港社会关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前局长苏锦梁接受《香港01》访问时忆述,美国商务部早在上届特区政府任期,已关注高科技输港会否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当时他们对香港法例有不太了解的地方”,他更在2016年10月前往华盛顿商谈,澄清本港有完善机制,释除对方忧虑,最终扑熄美方初萌的念头。
苏锦梁表示,那时美方的动机没有政治考量,但今次报告则显然“将政治套入经贸”;就算报告建议一旦成真,香港的国际名声亦不会有大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未必跟随美国,“如果那些高科技产品欧盟也有生产,他们(欧盟)可能好开心”,因为“大家都实事求是,只是做生意。”
美国国会一份针对中国的报告书,在港激起千层浪,包括触及独立关税区地位、军民两用高科技输港的敏感议题,令香港政商界一下子卷进中美博弈的大漩涡中。
越洋斡旋获美商务部副部长及商界接纳
苏锦梁忆述,2016年美国商务部亦曾就军民两用高科技输港问题向港方提出质疑,当时他不想香港与美国之间开下一个不利双方发展的“缺口”,希望游说对方放弃有关念头,同时因恐引起商界不必要的疑虑,故并无对外多说,只是乘当年10月官式访问华盛顿之便,与时任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工业及安全局主管Eric Hirschhorn会面。
2年前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尚未卸任,特朗普也仍未执政,更没有贸易战的紧张气氛,双方倾谈气氛温和。苏锦梁指,以往双方处理经贸问题时,将经济和政治分开,而三年前的那次会面,对方也只是忧虑香港就潜在军用高科技产品出入口的管制不足。最终,苏锦梁达成任务:“如果没有政治的考量,就比较容易讲,我们解释香港的制度是怎样管制的,他们(美国商务部)本身的关注点我也可以交代到,他们就接受了”
质疑美国会报告政治化 “经贸与政治的论述没有逻辑关连”
苏锦梁认为,美国在贸易战中的举措,以及建议将香港视与中国同一关税区,都是“将政治放到贸易里看问题”,“呢个报告非常另类”。他留意到报告中前半部分都是讨论香港的政治情况,“然后一跳就跳去讲经济,两个好像没有甚么逻辑上的联系,你将政治放到贸易里去看问题,那就没办法处理了。”
如美高科技产品不输港 料无损香港声誉:欧盟最开心
苏锦梁认为,美国应以更慎审的态度处理今次事件。首先,美国对香港有高达400多亿美元的的贸易顺差,香港是美国在全球中赚取利润最大的地区;再说,收紧高科技产品输港,影响的不仅美国的高科技产业,还震动整条生产链,甚至波及周边增值服务行业,经济覆盖面不容小覻。“你出招打人,最先要评估的不是对方有多少损失,而是自己会有几痛……就算将政治套入经济,也要看出拳是否伤到自己,所以美国这次这个做法,我觉得他要审慎考虑他本身的利益。”
曾执掌商经局六年的苏锦梁指,在国际社会眼中,香港是自由贸易的表表者,外来投资者来港做生意能享受到完全开放的环境,而香港拥有与内地有别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亦是基本法订明,就算美国的立场如何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无嘢可以阻挡这些投资者来投资”。
古典经济学认为,长远而言市场总会自我调节,寻求出路。苏锦梁相信在美港经贸领域中,市场亦是会自我调节,“譬如那个产品(美国禁止出口香港),如果欧盟国家也有生产,他们可能很开心。”如果美国退出了香港市场,欧盟和其他经济体的少了一个竞争对手,生意机会或会反而增多,“你说会不会因为这样影响香港声誉,我觉得不会,大家都很实事求是,都是做生意。”
他预测,倘若美国扩大限制商品入口香港,其他供应这些产品的国家也会增加;又笑言,“香港的商界都十分灵活的,他们知道哪里是那些替代品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