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传曾入左派暗杀名单 与《大公报》笔战惊动北京

撰文: 罗家晴
出版:更新:

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早年曾于《大公报》工作,其后自立门户创办《明报》,一直标榜中立政治立场,却因屡次猛烈批评北京,而与左派报章出现冲突,其中因为一篇《宁要裤子,不要核子》的社评,更与《大公报》展开一个月的“笔战”,当时成为报坛甚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事件,最终惊动北京,需由外交部长陈毅等出面调停。

文化大革命期间,查良镛和《明报》表明持强烈反持的态度,遭香港左派分子大骂“汉奸”、“走狗”,查更接获死亡恐吓,一度需离开香港暂避。(视觉中国)

金庸于1947年到1957年间,曾经在《大公报》足足工作十年。这十年是金庸的宝贵回忆,亦是其日后创立传媒事业的基础。他在1959年创立《明报》后,一直标榜中立及追求公正的政治立场,却曾与左派立场的《大公报》发生过一场“战争”。

1963年,内地大量难民逃至香港,当时《明报》大量报道,内容多是同情难民,更批评内地政府,开始引起左派报纸不满。当年针对中共领导人提出“宁要核子,不要裤子”的说法,《明报》却发表了《宁要裤子,不要核子》的社评,公然与中南海诸公唱反调,随即遭《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晶报》等左派报纸群起围攻。

针对如潮的批评攻击,1964年11月27日至12月22日,金庸以“《明报》编辑部”的名义,每天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还击,并以《敬请〈大公报〉指教和答复》等为题,就“核子与裤子”、人民主公社、修正主义、要不要收回俄占地、中国内地是否应向外国输出粮食、“一中一台”等问题正式与《大公报》展开笔战,而《大公报》则以“反共反华”、“亲英崇美”等回应。其后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和廖承志出面调停,指示《大公报》停战,《明报》的最后一篇笔战主题为《有什么不对,请原谅!》,强调非人身攻击,而是希望说道理。

《明报》与《大公报》等左派报纸的全面笔战,成了当时报坛甚至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经过这一役后,《明报》的平均发行量由每日6万多份增至7万多份,并跻身香港大报之林,而查良镛个人亦开始受到关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查良镛因表明持强烈反持的态度,遭香港左派大骂“汉奸”、“走狗”,且接获死亡恐吓,一度需离开香港暂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