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金庸的办报招式:快笔作者、火眼编辑与吝啬老板

撰文: 唐晋滨
出版:更新:

作者|董牧孜

 

小说家与报人,是金庸一身多栖中最显著、也最互为缠绕的两个角色。先有报人查良镛再有新派武侠大师金庸。托金庸武侠小说开辟天地才有后来报馆老板查良镛立足香江扬名两岸三地。不过儒侠作家盛名之大、流传之广盖过了叱咤当年的报人业绩。后人知金庸而不晓查良镛的确有不少。然而他白手起家《明报》与为之写作政论、杂文及散文,确是给香港报业史存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良镛自始便是报人。从杭州的《东南日报》做记者由《大公报》的沪馆再赴港馆。五十年代受命主编罗孚在《新晚报》连载武侠故事《书剑恩仇录》于是笔名“金庸”横空出世一炮而红。 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于1959年自立门户创办《明报》,在自家天地耕耘小说开写《神雕侠侣》。左手武侠、右手社论,开辟报业江湖,不单大展“文人论政”的抱负,也凭生意头脑的灵光而赚得满钵。《明报》初创资本仅10万元港币,1991年股票上市时,市值已达8亿7千万,金庸独占六成。这番奇趣经历,在香港新闻史的知识范畴里占据一席之地,也在《我的老板金庸》、《金庸与明报传奇》等大众读物中详尽记载。

 

金庸(1924-2018)

 

金庸成功办报的秘诀

“凡有华人处皆读金庸”的武侠时代正在远去传统报业的辉煌年岁也在新媒体的冲刷下历经危机。泥沙俱下的网络新媒体的时代金庸的办报招式却未必过时。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不过金庸成功办报的秘诀又不止如此。他早年写给《明报》副刊主任丘鸿安的字条透露自己办报的“五字真言”和“二十四字诀”,字条如今也成古董在金庸馆的玻璃展柜里公诸于世。

“五字真言”是“短、趣、近、物、图”:

 

短文字应短简洁不宜引经据典不尚咬文嚼字。

趣新奇有趣轻松活泼。

近时间之近接近新闻三十年前亦可用三十年后亦可用者不欢迎。空间之近地域上接近香港文化上接近中国读者。

物即言之有物讲述一段故事一件事务令人读之有所得。大得小得均无不可一无所得未免差劲。

图图片、照片、漫画均图片也文字生动有戏剧舞台感亦广义之图。

 

至于“二十四字诀”则是:

新奇有趣首选事实胜于雄辩不喜长吁短叹自吹吹人投篮。

一份报纸要同时吸引知识份子与打工仔,少不了新奇有趣而言之有物的要诀,即“事实胜于雄辩者,并非不用议论文字,而是夹叙夹议者较受欢迎。最劣之文字是自我吹嘘、无原则地利用本报做广告;其次则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或伤小猫之死或叹写稿之苦。”

在报业依托小市民文化而鼎盛的年代,各间报馆港闻和国际电讯相去无几副刊,便是一张报纸的灵魂。金庸对副刊作者的苛刻是上下皆知,一旦专栏文章不达要求,即刻毙掉,不留情面。他对报刊稿件的辣手编辑与修改霸权远近闻名,《明报》副刊的优良也正来自于此。于是尽管金老板始终压低稿酬,仍有好稿不断培养了林燕妮、黄沾、王亭之、倪匡等一众知名专栏作家。

金庸火眼金睛的校稿招式,经他制度化为细读、修订稿件、捉字虱的报社机制。于是《明报》的稿件 QC 制度在香港开创先河,引领各大报也成立起报纸检查小组,成员甚至多有总编辑一级的重量级人物。这算是传统报人查良镛留给日后香港媒体人的制度遗产了。

 

1959年的《明报》

左手武侠右手社论的快笔作者

金大侠生平经媒体及读者拥趸演绎作相当精彩的传奇,不过这位国字脸、话不多的斯文书生,如报业达人或倪匡所言“一流的好朋友”兼“最吝啬的老板”,首先是一位快笔的作者。

赶稿与催稿,往往是作者与编辑的惨相一种,快笔的金庸也不例外。《书剑恩仇录》最初作急就章连载时,小说开首有一白须老者原型,便是被派到金庸家中催稿的年迈同事。不过这则趣事所衍生的人物在修订版《金庸作品集》中已被删除。

1959年至1962年,在《明报》筚路蓝缕的三年创业期,金庸常常同时连载两部作品,又亲任社论主笔,堪称“写稿机器”。下午写小说,沉浸在武侠江湖的刀光剑影里;晚上回归现实世界,执笔社论(一说上午写社论),马不停蹄。

“六七”期间,金庸在新加坡写《笑傲江湖》,两点一线地往来于《新明日报》报社与所住酒店。每天下午两时多,金庸向报社沙发一坐,翻看报纸,然后坐到总编辑的位置落笔小说。

没有仓颉、速成输入法或是手写板,一张原稿纸平放在桌面。抽烟一根,构思动笔。报纸小说版的编辑守候于旁,起因是总编辑担心小说内容提前泄露,排字房的同事则在门口等候。写好第一张纸,交由排字房同事即刻发排、列印,写好第二张纸又立即交付。每天填满三张原稿纸,1200字左右。“写完就停,没有多写,没有提早写,都是当场写,写完也不会重看。”新加坡资深报人杜南发如是回忆。金庸收笔后,原稿几乎不再改动,字数精准,思想缜密。

 

初版《书剑恩仇录》

 

从修订手稿反观报人日常

报人金庸是振笔疾书、胸有成竹,编辑金庸却是看了又看、改而又改。修订内容之外,更加字斟句酌,比如“汗毛”改为 “寒毛”,“剑拔弩张”改为“箭拔弩张”。题外话,他为《金庸作品集》校对时,竟有紧急召回即送印厂的文稿,而再求斟酌。

倘若你见过金庸增删批阅的手稿,便能想像一种午后快意,江湖、入夜激扬社论的报人日常。一人伏案快笔疾书,文不加点。方格子里字迹旁逸斜出、笔走龙蛇的急迫,成就了此后都市幽魂常想、常念的雪山,与大漠中原,及域外黑木崖,或绝情谷。

字房有一按铃,提示新稿的到来。随后是付梓印刷,等待墨香浮上纸面。传统报人的写作最懂节制而少废话,一字字至最终密密麻麻,填满著豆腐块大的报纸版面。

 

 

《01哲学》,哲学入门,深入浅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逻辑。
立即下载《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