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市民忧人工岛沉降 麦美娟:需考虑极端天气变化

撰文: 李奕鸣
出版:更新:

《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明日大屿”愿景计划,研究于交椅洲及喜灵海附近公分阶段填海,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的多个人工岛。有市民担心明日大屿人工岛会每年沉降,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麦美娟则表示,填海研究时需考虑极端天气的变化,在填海技术上做得更好。

麦美娟指香港曾做到离岸填海。(资料图片/刘婉雯摄)

港台节目《星期六问责》听众蔡先生指,就填海问题听到不少专家的意见,但认为数据过期及片面。他认为人工岛工程是不稳妥,担心每年都会沉降,举出日本关西机场人工岛的例子,指其被世界专家点名指会因环境变化于50年后在地球上消失,又指其在今年受到台风“山竹”吹袭,连运作都有问题。他又指香港以往都是靠岸填海,有所依傍。

麦美娟指,在技术层面上香港曾做到离岸填海,指赤蜡角机场的人工岛并非靠岸而起,她亦曾听到工程界表示香港填海技术先进,指填海研究时需考虑极端天气的变化,使在技术上做的更好。

同样出席节目的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指,反对明日大屿填海1000公顷,指明日大屿是超出市民预期,指计划突然,加上由土地咨询的1000公顷增至1700公顷,市民因而担心填海未有清晰民意参考,填海规模大,又有气候变化的忧虑,“愈讲就愈多忧虑,社会不担心就是假的。”他亦质疑土地咨询是否虚假,指应等待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报告出来才做决定。

麦美娟表示,政府多年来没有土地储备的概念,不像新加坡有长远的土地供应,认为发展商看低政府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土地问题,可将手上的土地高卖,因而出现市民恐慌性买楼的情况。她亦认为政府需将充分资料对公众公布,包括时间表及财政估算,以及基建对交通和市民的影响。她认为明日大屿是改善新界西北的交通是一个契机,指计划包括大桥及铁路从大屿山接驳到人工岛,再到港岛地区,届时交通会是循环,有助舒缓西北的交通。

另一位听众谢先生认为明日大屿是政治现实、港独问题,指明日大屿的建造需时30年,届时已是2047年,连《基本法》都不存在,认为届时香港可用边境地方发展,例如蛇口及罗湖,质疑何必填海。麦美娟则回应指,现时明日大屿计划中的1000公顷填海用地预计在 2032 年入伙,并非2047年。

早前不少市民上街游行反对政府在东大屿填海建造人工岛。(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