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屿】工程师料工程须50万工人 本地缺人手要输入大量外劳

撰文: 朱雅霜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10日发表《施政报告》时公布“明日大屿”计划,研究于交椅洲及喜灵海附近公分阶段填海,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的多个人工岛,用作兴建26万至40万个住宅单位,供70至100万人口居住,争取首阶段填海工程于2025年展开,2032年入伙。
“明日大屿”的1700公顷填海工程,规模媲美90年代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又称“玫瑰园计划”),更是港珠澳大桥人工岛150公顷的填海工程约11.3倍,亦是正进行中的机场三跑650公顷的填海工程约2.6倍,而这些计划都要透过输入外劳参与工程。有资深工程师估计,整个“明日大屿”计划需要约四、五十万名工人,单靠本地人手难以应付,必定引入大量劳工。有劳工组织认为输入外劳会损害本地工人权益,造成恶性循环。

特首林郑月娥发表“明日大屿”计划,可能要花上四、五千亿元,引爆争议。(资料图片)

三跑填海输入518名外劳 规模更大的明日大屿难避外劳议题

现时在香港进行中的最大型填海工程,为机场第三条跑道人工岛。机管局表示,现时三跑系统工程主要进行巩固填海范围地基及填海工程,非劳工密集阶段,但有一些个别专门技术的工种在香港非常缺人,例如一些与特定海事工程相关的技术工种,负责主要填海工程的承建商今年较早前按“补充劳工计划” (SLS)提出申请,劳工处已批准输入共518名外地劳工。

在三跑道系统的施工阶段,预计将创造共139,000个工作年的就业机会。机管局估计,建筑高峰期将在2021至2022年出现,预计届时将需要约一万名工人同时在机场工作。

土木及结构工程师苏耀坤表示,现时当局的人工岛以喷沙船填海,初期人手主要是操作机械的工人,工人人数不多,但本港建筑公司规模大部份较小,未合资格投标相关工程,变相本港相关操作机械的工人少,三跑650公顷的填海规模要引入518名外劳,估计2.6倍大的“明日大屿”填海工程外劳将过千人。

↓“明日大屿”填海之外 施政报告还花掉几多公帑?↓

+15

玫瑰园计划正规外劳达数千人

明日大屿填海1700公顷的构想,填海规模其实和港英年代的玫瑰园计划相若。玫瑰园计划施工年份由1991年至1998年,工程浩大,需大量劳工,当时港英政府施行特别输入劳工计划,入境处发言人称因年远久远而无完整资料,但根据一份1995年7月一份香港立法局文件,截至1995年6月23日为止,与新机场及有关工程的外劳人数高达3,509人。

根据1996年立法局人力事务委员会会议纪要,时任新机场工程统筹署助理署长(社区关系)唐智强先生表示,截至1996年9月30日止,新机场核心计划工程各项目聘用的本地工人数目约为 2.4万人,占总工作人数的82%。以此推算,非本地工人人数达五千多人。

↓点击睇图.盘点施政报告2018重点↓

+10

玫瑰园工程衍生严重黑工问题

苏耀坤表示,在1993、1994差不多所有工程人员都参与玫瑰园计划,根统计处建筑地盘就业及空缺按季统计报告,在1994年9月,全港约有1千个地盘,工人人数总计逾6万人,平均每个地盘约60人。但苏耀坤指出每个地盘的工人合理数字最少100至200人,当年玫瑰园计划有不少黑工。

他认为“明日大屿”计划所需的建造业工人人手,定必比玫瑰园计划更多。原因是玫瑰园计划的核心工程是机场,大厦建筑物不算多,涉及的工人相对少,一座大厦涉及约二十工种,最少要二百人,“明日大屿”要建造26万至40万个住宅单位,相信工人人手较多。他又指,不可能同一组工人逐座建筑物兴建,定必是多组工人同时工作,大厦同时峻工,他估计,整个计划需要动用40、50万名劳工。

土木及结构工程师苏耀坤(左一)估计,“明日大屿”计划需要动用40、50万名工人。(资料图片)

本地建造业劳动力老化严重 人手青黄不接

苏耀坤担心,现时香港建造业工人难以配合“明日大屿”的工程规模,届时定必大量引入外劳。虽然建造业议会的注册工人人数需高达47万人,但一向只有注册制,无取消制,因此未能作准。

据统计处的建筑地盘就业统计资料,最新的2018年6月建筑地盘合共雇用约11万名工人,这个数字相信较贴近行内实际劳工力情况。同时间,香港建筑工人面对老化问题,据统计,有超过四成的建造业工人,已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工人,是很大的忧虑。

这或许意味,当“明日大屿”于2025年,即7年后展开,大量老年建筑工人已届退休年龄。苏耀坤称,以往建造业界以师徒制入行,新人边做边学,一年已是熟练工人,但现行建造业议会的注册及培养制度,培养速度较为缓慢,造成行业青黄不接,本地工人不足够应付“明日大屿”工程。

施政报告宣布推出“明日大屿”计划,在交椅洲填海造人工岛。(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建造业人士:工业4.0年代 本地工人优势减

至于在前线工作多年的建造业人士,亦担心“明日大屿”的劳工问题。香港泥头车司机协会总干事陈三才忆述,玫瑰园计划时有“极多黑工”,尤甚是郊区地盘,判头会在临近出粮时报警举报,得以不出粮予黑工。

他指,行内对“明日大屿”计划协助业界就业不抱希望,工作机会“都唔系自己食”。他解释,现时工业进入4.0年代,不少建筑预制件直接由内地输入,除操作机械的机手之外,对本港分工精细的技术工需要越来越小。同时,本地工程其实涉及跨境问题,以三跑为例,石屎厂其实设在深圳,所以工人需有多个牌照,中国内地公司拥有自己的建筑队,主管亦由内地派遣,他们由公司安排接受大型机械操作训练,到各地考牌,拥有更多优势;反观本港工人要学地盘天秤亦要排队数年,同时本地工人为散工,去上堂亦手停口停。

陈三才又指,中国内地公司在招聘工人时要求甚高,例如中、英文、国内地盘卡等,本港工人难以符合要求。此外,地盘工作工时长,“明日大屿”交通时间长,在无公司车直达的情况下,本地工人会觉得太辛苦不愿前往,担心大量工作机会,最终只会对内地公司、外劳有利。

罗致光说,目前未有输入外劳时间表。(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李卓人:放宽输入外劳 将削本地工人议价能力

工党副主席李卓人表示,玫瑰园计划时接连发生外劳被剥削问题,当年他就曾协助500名泰国劳工追讨欠薪。他认为“明日大屿”工程浩大,必然输入外劳,受惠的大多是中国内地建筑公司,用内地建筑工人。而且,除了“明日大屿”之外,本港仍有多个工程要进行,新一代工人数目未必追得上需求,放宽输入外劳定必压低本地工人的议价能力,低人工令新一代更少人入行,工人不足又要输入外劳,形成恶性循环。

李卓人亦为立法会九龙西选区补选候选人之一,其他候选人尚有冯检基、陈凯欣、伍廸希及曾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