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圈风声】梁君彦限时辩论“一地两检” 成23条立法方程式?
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今日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势将上演议会攻防战,主席梁君彦划下36小时的死线,被泛民批评开极坏先例。
整件事的焦点已超越“一地两检”能否闯关的问题,政府争议性法案日后再无约束才是关键所在。政圈一直有传,北京想透过今次“一地两检”立法过程,作为日后23条立法的预演,换言之,到了港府认为已创造到“有利立法环境”之时,即使泛民如何力抗,23条也同样可在“限时辩论”的金钟罩下顺利通过。
“一地两检”恢复二读前夕,梁君彦宣布否决泛民议员提出的51项修正案,且破天荒限时辩论36小时,据民主派会议召集人莫乃光透露,即二读辩论只有8小时、全体委员会审议阶段有22小时、三读有6小时。有关决定可谓影响深远,几乎已预见未来23条立法的终局。
外界一直有传北京想以“一地两检”和《国歌法》立法模式作借鉴,以设计23条立法的“作战模式”,而回顾过去,两项法例至今确实开创了不少“先河”。
先谈“一地两检”。去年立法会复会不久,特区政府便罕见地向立法会提交“一地两检”无约束力议案,且在建制派占优的形势下获通过,名义上获得了立法会“背书”,之后便理直气壮启动“三步走”立法程序,寻求中央批准。日后23条立法大可重来一次,透过无约束力议案,让23条占据立法的道德高地。
《国歌法》目前的立法程序亦似为23条立法留下伏笔。在香港未走过任何咨询程序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去年通过将《国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特区政府不得不展开立法程序,令人担心将来北京也可照办煮碗,一旦研判23条未必能硬闯立法会,其中一个选项便是复制“《国歌法》模式”,直接将内地《国安法》经《基本法》附件三引入本港,届时连白纸咨询亦可省却。
今次梁君彦限时36小时辩论可算是第三个创“先河”的例子,立法会作为23条的主战场,北京担心泛民透过无底线拉布,限时辩论将成为硬推23条的可选方程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