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议案被否决 石礼谦为天安门母亲诵诗 吁勿忘去世子女
立法会今日(23日)讨论由公民党陈淑庄提出的“毋忘六四”议案,该议案是5年来首次能在6月4日前进行讨论。
多名民主派议员就事件发言,民主派召集人莫乃光认为要求平反六四是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议会阵线毛孟静表示理解年轻人与六四没有深厚连结,认为平反没有意义,但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这历史惨剧。
经民联石礼谦首次就该议案发言,并为一众天安门母亲朗诵诗歌,呼吁他们勿忘去世子女。
议案最后在分组点票中遭否决。
“毋忘六四”的议案今年首次由公民党提出,陈淑庄发言时表示,当年有看过电视新闻的市民,一生都不会忘记六四事件,自己清楚记得当年冒著8号风球首次上街游行。她又指六四是从政者的照妖镜,因不少人当天的立场,到今天已改变,或者含糊其辞,不敢再提出以前的论调。她点名批评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指对方在1989年曾强烈谴责北京血腥镇压群众,要求中央开放记者采访,但今天谭耀宗已将立场置诸脑后。
建制派的石礼谦亦罕有发言,他指自己过去未曾就相关议题发言,今次发言希望为天安门母亲朗诵诗歌,其后他念出已故英国诗人劳伦斯比扬的诗歌《For the Fallen》,并呼吁天安门母亲不要忘记自己在事件中离世的子女。他最后在席但没有投票。其后发言的民主派议员,卫生服务界李国麟亦表示欣赏对方做法。
一众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就议案发言,其中莫乃光表示当年六四事件时的中年人,如今变成了老年人,部分亦已离世,很多沉冤的人及家属无法伸冤。他认为要求平反六四是每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他慨叹国家经济越发达,距离政治改革就越来越远。
毛孟静对于有大专院校表明不会举办六四相关活动表示理解,坦言“历史会变迁,民心也一样”。她指六四事件发生时,很多大学生尚未出生,不少年轻人今天亦认为自己并非中国人,而是香港人。毛孟静指,10年前汶川大地震,不少市民响应红十字会筹款,来来去去听到最多的词是“血浓于水”,反映两地同胞之情,但10年后,不少年轻人则觉得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国人,她对他们的看法表示理解,但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公民党党魁杨岳桥认为六四事件和香港息息相关,不只因为港人经历过大游行,亦因为六四事件影响了香港的未来。他以1989年2月的《基本法》草稿第二稿为例,指当中谈及23条立法,当时尚未有23条的“七宗罪”,但到同年9月,《基本法》的草稿就添加了包括颠覆人民政府及两条与外国政府相关的罪行,反映当年中央政府因六四事件惧怕香港人,因此修改草稿。
他指立法会在过去10年屡提六四议案,议员的说法不时重复,但他认为将相同例子理念讲一次,不代表是行礼如仪。他承认难以要求部分新一代对六四有很大感情,但他强调,六四象征港人对中共的恐惧,“为什么议员年年都做同一样的事情,不是因为怕自己下一代忘记,而是因为知道政权的记性比我们更加好”。
公民党郭荣铿发言支持议案,指内地法治前景令人忧心,身为人权律师关注组成员的郭荣铿,指关注组早年曾发出声明声援一批被捕的维权律师。他指“维权律师”这个称呼很好笑,因律师天职本来就是维护市民权利,正如医生无须被称呼为“救人医生”,他认为这称呼反映在内地,即使律师只是做份内事,为市民取得公义,亦会被拘捕和吊销牌照。
身兼支联会常委的民主党尹兆坚表示,面对无赖政权,年轻人心理上有反弹很正常,但希望他们明白当年的政权和今天的政权本质上没有分别,港人的处境亦非“唔关我事”,因内地和香港身处的环境一样,若港人不发声,他日亦难以独善其身,而相比国内人士处境,港人责无旁贷。
去年投赞成票的建制派何君尧指,六四事件的死亡人数未有确实数字供参考,但认为“一个都嫌多”,他认为当年参与事件包括不少爱国大学生,会为他们默哀,希望他们安息,并确立他们爱国情怀能永留历史长流中,相信他们在天之灵看到国家发展会感到欣慰。今年他则投弃权票。
建测规园界谢伟铨和自由党主席张宇人亦有就事件发言,张宇人表示事件属悲剧,认为国家现在走的道路“正确平坦”,政治亦很稳定,六四事件的对错应留待历史定夺,他表示自由党会投弃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