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林健锋提三个“新”助力 强化金融要识变、求变

撰文: 冯子健
出版:更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特区政府亦相应提出建基于香港的独特优势,加快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行政会议成员、经民联商界立法会议员林健锋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各方对新质生产力有不同理解,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三个观点,包括新服务,即新附加值的生产服务;新制造,即新兴产业;及新业态,当中包含业态的全球化、数字化,认为以上三个“新”可帮助香港找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重点。

林健锋认为新服务、新制造、新业态可助力香港找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黄宝莹摄)

强化金融中心地位 必须识变、求变

中央多次表示,香港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林健锋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要维持及强化金融中心,虽然外国有人唱衰香港,但国际间都会见到香港优势,包括市场化、法制、人才、低税制的优势,以及国际化规则制度完善等。

至于该如何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他直言要作出改革,并表示今次《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措施,当中有关键元素——要变:要识变、求变。

至于三个“新”助力,如何推动金融创新及改革?林健锋表示《施政报告》提及持续优化互联互通强化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虽则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但作为人民币枢纽地位都要加强。他表示,香港很多业务都可以考虑用人民币单位结算,举例指香港上市的股票在香港买卖,可考虑用人民币计算。

林健锋倡港府推出短期债券(黄宝莹摄)
呢啲嘢(规矩)可以改,唔系今日改,但要强化人民币(国际化),部分产品可以以人民币计算,一样可以转返港币,自由贸易呀嘛
行会成员、商界立法会议员林健锋

建议特区研究发行短期债券的可行性

他表示要增加人民币流通,特区就要争取国家财政部在香港发行更多有规模的债券,但发行的频率要高,最好当然每个月陆续有来。他又表示要多元化引入金融产品,认为是提高竞争力的选择,认为任何投资者都喜欢新事物。

同时,他亦建议香港参考美国市场推出国库证券,认为本港可研究发行短期债券的可行性,“唔系样样都要二十、三十年”,亦可吸引其他地方,包括东盟、中东、非洲、南美等来港发债。

商界为国家、为香港 但都不能蚀本

作为行会成员的他向特区进言提出金融创新建议,同时认为要推进民间外交。他指商界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出去“接棒”,认为政府“开门”,商界就可寻觅投资机会。他指,各地商人都不会做蚀本生意,但赚钱亦不会“独食”,反而会在回馈社会的前提下赚钱,反而言之,赚不到钱何谈回馈社会?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寄语商界以实际行动贡献香港及国家。林健锋表示,当然要为国家、为香港,但同时“唔好蚀本”,皆因并非每个企业都有“几千亿未开头”,都要借钱投资,而借钱亦始终要还钱。他表示,要以回本的原则,反而赚不赚钱不要紧,最重要是帮到社会。

北部都会区将试行片区开发。

林健锋:开发新区应是政府与商界以合作、伙伴方式实行

政府在北部都会区将试行“片区开发”,三个试点分别位于新田科技城、洪水桥/厦村和粉岭北。林健锋认为商界乐意开发北部都会区,更指仅靠政府力量开发新区稍有不足,应好好利用商界及民间力量为片区开路;而商界长远亦有利益,并非一定赚很多,但需确保企业有足够现金流,否则亦难以投资。

不过,投资及开发新区政府亦有角色。林健锋表示,政府要提供清晰蓝图及规划方向,提供开发原则。他又称,北部都会区是未来发展的空间,政府正在规划及咨询,但之后要尽快推进,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林健锋指,开发新区时,政府应提供更清晰的规划程序。(黄宝莹摄)

对于早前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在立法会上表示,开发新区非一盘生意,提醒参与发展的业界要兼顾企业利益及社会责任。林健锋表示,开发新区应是政府与商界以合作、伙伴方式实行,但商界都需要知道更多资讯,政府应提供更清晰的规划程序,得悉规划进程及政府要求。他亦表示“片区开发”就算多要求亦不要紧,最紧要实际,政府都要“跟到尾”,相信到时政商共同开发,都会合作愉快。